《政策》明确,页岩气出厂价格实行市场定价,制定公平交易规则;按页岩气开发利用量,对页岩气生产企业直接进行补贴;对页岩气开采企业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矿权使用费,研究出台资源税、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激励政策;页岩气勘探开发等鼓励类项目下进口的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包括随设备进口的技术),按现行有关规定免征关税。
据悉,受制于成本等因素,目前页岩气发展还基本处于勘探开发阶段,参与企业不多,离量产还有不少距离。对于此次产业政策,卓创天然气分析师王晓坤表示,市场化的定价一般比政府指导价格要高,能够反映出市场变化趋势,同时可以有效避免重蹈此前天然气价格“倒挂”的覆辙,吸引企业参与进来,对整个产业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较于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页岩气从开发之初就明确市场化方向,算是清洁能源中的第一个。对于此次抛出的政策大礼包,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分析称,采矿权、进口设备免税只是针对页岩气开发中一些具体的环节,影响比较有限。资源税、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激励政策覆盖范围更广,而且更容易形成长效机制,如可以把目前5%的资源税给予减免,适当下调营业税和所得税幅度。
除了在税收、补贴方面给予支持外,《政策》还对页岩气监管、环保等提出要求,页岩气勘探开发生产活动必须符合现行页岩气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项目必须按照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建设,推广使用符合国家能效标准、经过认证的节能产品。
随着我国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页岩气开发被寄予厚望。根据去年发布的《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我国将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60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000亿立方米。2015年页岩气产量65亿立方米。
王晓坤认为,政府频出页岩气政策,主要是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防治空气污染,天然气需求缺口越来越大,把页岩气视为未来缓解天然气不足的重要手段。在林伯强看来,要想推动页岩气沿着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健康发展,除了政策支持外,还要克服垄断体制障碍,当前油气运输管道都在“两桶油”手中,未来民营企业在开采出气后,如何能够顺利运输到终端的问题必须解决。同时,要严格环保标准,对页岩气开发企业设定环保技术和管理门槛,破解页岩气发展中水资源、温室效应等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