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记者从行业内部人士处获悉,未来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在油气管网设施有剩余能力的情况下,应与第三方市场主体平等协商开放相关事宜,提供输送、储存服务。对于有争议的开放项目,可提请相应能源局监管机构审核,监管机构根据审核情况出具监管意见。
业内专家分析,此举将在一定程度打破国内油气管道资产的垄断局面,特别是占有国内管道资产70%的中石油。但由于短期内油气管网建设的现实原因,油气管网资产暂时不会从“三桶油”分拆,建立独立的管道公司。
起到打破垄断作用
据上述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在有剩余能力情况下,油气管网运营企业应按次序公平开放使用油气管网设施,先后次序为现有输送(储存)合同用户,国家政策规定的优先类、鼓励类用户,申请、签订输送(储存)在先的新增用户。从而无歧视地对第三方开放管道设施,并与第三方市场主体平等协商开放相关事宜,提供输送、储存服务。
同时,上下游用户有权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或市场需求与消费量预测情况,以及油气管网设施规划、建设与使用现状,合理向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提出开放申请。提交申请及相关材料之后,管网运营企业要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意见,不同意接入的要说明理由。
此外,鼓励以自行协商或委托代理等方式由分属不同市场主体的上游用户向下游用户直接销售油气,并由上下游用户与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签订三方合同或协议。按现有输送(储存)合同用户;国家政策规定的优先类、鼓励类用户;申请、签订输送(储存)合同在先的新增用户的次序公平开放使用油气管网设施。对于有争议的开放项目,上下游用户可在收到答复意见后30个工作日内,提请能源局相应监管机构审核,监管机构根据审核情况出具监管意见。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说,如果管网没有富裕的输送能力是无法向第三方开放的。当然,有富裕能力不让第三方进入就是违背相关政策,这为一些大生产规模的项目进入管网提供了可能性,起到了打破现有垄断的作用。
管道分拆时机未到
按上述意见稿,管网公司仍是管网的优先使用者;接下来是煤层气、页岩气等国家规定的优先类用户;最后是新增的申请、签订合同用户。
董秀成称,目前各家企业控制自建的管网,企业之间只能自行协商进入,就算对方不同意也不会违背政策,这样一来就出现企业开采的天然气不能进入另一家企业管网,反而需要自己再出钱建管网,重复建网浪费资源,一些非常规油气开采后,无管网可输送的问题。能源局加大开放的监管很有必要性。
虽然国家政策规定煤层气、页岩气放开市场定价,可以由上下游用户直接协商价格。但目前我国油气主干管网被“三桶油”垄断,中石油、中石化采取买断办法收购天然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非常规天然气的市场定价机制。
分拆油气管网资产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中石油内部人士曾表示,目前管网铺设还未完善,分拆的时机还未成熟,而且中石油已经将部分管网业务置入在港上市公司昆仑能源,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分拆和独立性。
董秀成认为,管道分拆是一个老话题。分拆并不是指中石油一家,也包括中石化、中海油所建管网,都要分拆出来建立新的管网公司。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从短期现实来看,分拆的可能性并不大。
分拆后谁来投资建管网
目前,我国油气管网长度达10万多公里,主要是由“三桶油”和地方燃气公司等企业投资建设,其中70%由中石油管道公司控制。董秀成分析,“三桶油”的管网资产都在上市公司中,分拆的话要启动一定的法律程序,必须出资从上市公司手中购买管网资产,进行私有化,这些资产价值要进行评估,经过各公司股东大会的同意。此外,出资收购管网资产后新建的管道公司就会有负债,再大规模投资建设管网的资金从哪里来就是一个现实问题,除非国家财政出资。
根据天然气“十二五”规划,我国5年内将新建4.4万公里天然气管道,目前只建设了1万公里,未来3年还需建设3.4万公里,年均建设1.1万公里。“因为国内油气管网建设布局并不成熟,还有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分拆后谁承担大量管网建设投资是一个问题。”董秀成说道。
中石油预计,“十二五”期间,中石油管道业务总投资将超过4600亿元,境内外新建管道65000公里,其中原油管道8000公里,成品油管道16000公里,天然气管道41000公里。
关于“383改革方案”,有专家认为,这只是国研中心向中央提出的一个改革方案,三中全会能否采纳现在还无法确定。不过,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管网资产分拆只是早晚的问题,即便现在不能分拆,早晚也要分拆,因为把管网放在一个经营者的手里,实际上有很大的问题。中石油既有气源,又有市场,如果中间的管网也垄断的话,其他的经营对手是很难竞争,而这种单一垄断最终会导致效率低下,成本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