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膨胀的“慢”行业之语音产业
日期:2013-11-13 14:55  点击:48
  相比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嘈杂,智能语音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有如隔世。没有公关战、没有BAT领头、也没有“船票”级产品。
 
  90年代起,国内开始出现了脱身于中国科技大学的科大讯飞,国内语音行业从此告别了以科研所为中心的单一产业阶段,开始了智能语音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而跟随而来的还有IBM等国外巨头在中国始研发语音系统,由此联想等公司开始跟投科大,语音产业正式起步。
 
  如今,这一行业已经有了包括云知声、捷通华声、中科信利等“背景”深厚的语音公司,此前,巴人已经简要分析过移动互联网下的国内语音行业,在此不再多说。今天,巴人换一种方式,通过数字来看看这一市场的发展。
 
  1、增幅88.7%——智能语音产业爆发
 
  智能语音产业的迅速普及始于2012年,显然,这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有着密切关系。2012年度,全球智能语音产业规模为24.4亿美元,产业年内增幅为24%,而到2013年,该产业增幅将达38.9%,并于2014年达到产业增幅最高峰40%。产业规模也将在2015年实现翻一番预计将达到63.6亿美元。
 
  以国内增幅数据来看,这一形势要比全球还好,目前,我国智能语音产业规模是8.6亿元人民币,2012年增幅38.2%,工信部预计,到2014年整体产业增幅将达88.7%达28.6亿人民币,并将在2017年突破100亿人民币。
 
  2、三级分层——产业链基本形成
 
  熟悉科大的人不难发现,科大并非一家互联网企业,其主要经营的业务是运营商增值业务及教育市场,营收也主要来自软件授权,可以说,以科大为代表的国内语音行业基本仍处在软件行业的范畴内。正因此,“慢”已经是这个行业的主题,目前,包括科大、云知声在内的公司一把手大多技术出身,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快”其更多的是借助外力,整体产业仍以技术导向。
 
  由此,其主要产业结构也围绕“软件”及“技术驱动”的逻辑前进,目前,国内语音产业链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以科研所为中心的语音技术基础研究范畴。第二层为科大讯飞、云知声、百度等公司形成的提供商梯队,第三层为以移动、联通、短信、长城宽带为中心的网络及服务运营商。
 
  不难看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第四层”产业尚未形成气候。同时值得注意的时,云知声等公司已经高调推出了其巨型语音云服务,试图构建产业的终端框架,未来的第四层2C结构将不是问题。
 
  3、13%份额——不甘寂寞的互联网巨头
 
  国外语音市场已是寡头丛生,全球前6家语音巨头有5家来自美国,包括Nuance、谷歌、微软、苹果、IBM,这五家公司合计瓜分了95%的市场份额。而仅Nuance一家便占据了62%的全球语音市场。
 
  国内来看,目前,百度、搜狗、腾讯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成立了三个语音技术团队,主要应用领域为移动互联网。与国外巨头称霸全球相比,百度语音仅占智能语音市场份额的13%。巨头布局语音市场的脚步已经迈开,但仍处在初级阶段。
 
  而阿里巴巴目前也正在与科大接触,为旗下淘宝添置语音功能,BAT三足进入语音市场将是必然。
 
  4、2012年——智能音产品集中面市
 
  与以上“后端”市场不同,语音终端产品已开始于2012年集中面市,工信部从中选出了27款产品,产品涉及语音助手、IM、车联网、智能家电、教育、金融等领域。
 
  在27家产品中,11款使用科大讯飞语音引擎、4款使用云知声音,其余还有使用捷通华声、Nunace、中科院声学所、中科信利等语音引擎。
 
  而从中不难看出两个问题,一方面随着智能语音技术的进步,更多语音产品正在计入“应用”行列。另一方面,此前一度垄断语音市场的科大格局,正在被云知声等公司打破。
 
  5、年毕业75人——实在缺人!
 
  与产业爆膨相比,语音技术人才相对匮乏是这个行业的硬伤,此前巴人曾写道,语音行业正呈现“家族式”发展,核心人员往往以师兄师弟互相称呼。而目前,国内出产语音人才的高效相对匮乏,仅清华、北大、中科大、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声学所5家单位,年出产博士、硕士生人数最多75人。而最终从事该行业的人又将是另一个数字,这一数字不得不让人为语音行业捏把汗。
 
  总结
 
  智能语音产业已经成为各家互联网公司的新课题,如何应用?什么场景下应用?何时应用?是各家都在面临的难题。
 
  当然,目前来看语音产业的拓展方向正在不断扩大,包括教育产业、电信增值、智能客服等业务已经成为国内语音厂商盈利温室。而对于语音在智能家电、车内终端、语音APP内的应用则正让语音技术切实的成为2C产品。未来,这个技术驱动的“慢”行业,还有很多值得期待。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2/31 04:01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