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当亚马逊已正面挑战,IBM内外紧迫感箭在弦上
日期:2013-11-28 09:10  点击:57
  2013年6月,亚马逊打败IBM、微软以及AT&T等几家传统巨头供应商,拿下一个价值高达6亿美元的云计算豪单——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云计算项目,惊动整个业界。实际上,无关最终结局,这一纷争代表着互联网公司对传统IT企业的冲击已经由商品市场蔓延到企业级市场了。
 


 
  最近受棱镜项目的影响,IBM在华项目也受到一些冲击,最近关于“IBM要落后了,IBM傲慢自负不知时代变迁”等声音不绝于耳。不过事实是,IBM内部危机感同样日盛,远比外界想象的更为紧迫,在云计算领域IBM如何对待正面冲击?记者将前比特网总编辑张群英的分析文章编辑推荐如下:
 
  好几个月了,有两个说法很流行。
 
  第一个说法,是老有人嚷嚷思科快被SDN整趴下了;第二个说法,是老有人嚷嚷IBM在云计算时代完全落后了,要倒下了。刚开始我还跟有些人辩论:
 
  1、裁员是西方企业常用的战略调整方法,对个体也许冷酷对企业却属常规;
 
  2、这两个企业不但财务状况很strong,而且技术上的leadership短期内无法替代;
 
  3、IBM也好思科也好,的确面临困难,但是它们的转型方向明确清晰,即便为大企业病拖累动作稍显迟缓,管理层的执行决心可见;
 
  4、这两个企业都肯投入巨大资金研究长线市场需求,也肯投入巨资进行基础领域的研究及创新,有长期发展战略;
 
  5、这两个企业都有过痛彻心扉的低谷期,这是它们的宝贵财富;
 
  6、先发制人有许多成功案例,后发制人也有许多成功案例。
 
  但是,大家都固执得很,包括我,谁也不能说服谁。所以,现在我放弃了辩论,大家各执己见,等待未来判决吧。但是我坚信,这两家企业在未来依然是IT产业理念和技术上的领导者。
 
  IBM是一家曾经濒临死亡的企业,曾经深深陷入明天就会轰然倒塌的恐惧中,经历过背水一战的绝望和煎熬,体会过在全世界的质疑中摸索转型的艰难苦涩和孤独。从盛世怒放落到失败得一塌糊涂体无完肤,再到九死一生的凤凰涅磐,直至重新冲上云霄俯瞰世界,有几个企业体味过这样的刻骨铭心?不可复制的失败教训和苦难历程,经过时间的冲刷和沉淀后,已经变成一种无法复制的、宝贵的生存本能渗透在IBM的基因中,成为它一次次成功变革的原始动力。
 
  这个世间没有永恒,所谓基业长青不过是美丽梦想。终究有一天,IBM也会消失。但是,一定不是在这个时代。
 
  在我跟IBM新一代平台首席技术官兼总经理Daniel Sabbah及多位高管进行深入沟通后,我更加坚信这一点。
 
  就在第一季度结束后的高层会议上,CEO罗睿兰发出了冷峻严厉的警告:“在那些我们转型速度不够快的领域,我们的处境非常艰难。这家庞大的技术公司需要加速向新的计算模式转型,以重振旗鼓。”
 
  这跟外界认为IBM身处危险边缘却不自知完全不同,IBM不是柯达也不是诺基亚。变革正影响着IBM的方方面面,如构建公司的硬件、软件以及服务的方式都在经历彻底的变化,然而太过庞大的IBM显得有些迟缓且笨拙。
 
  对于IBM来说,这是巨大的挑战。但是,纵观一百年的漫长岁月里,多少号称颠覆者的竞争对手都已不复存在,尘封在历史的感叹中,而IBM依然与我们在一起,从历史的观点看,在每一次变革型的挑战面前,IBM的应对办法都是成功的。这一次,在向新的计算模式的转型中,选择后发制人的IBM,会再次证明这点吗?
 
  我想,会的。
 
  输了?没那么夸张
 
  2010年云计算被确定为IBM的四大增长领域之一,CEO罗睿兰提出了到2015年IBM云计算收入达到70亿美金的目标。
 
  IBM开始加快对于云交付模式的理解。一方面实现IBM产品的云化,例如PureSystem、PowerCloud,另一方面加快理解在云端交付软件和服务的体系。在接下来的一年,IBM推出云计算平台SCE和SCE+。前者是以x86技术为主,后者则融合了IBM的Power技术以及WebSphere等更多软件能力。
 
  在IBM看来,AWS等市面上流行的云平台是标准化的,比较少有定制的能力。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企业在这个基础上还有许多定制能力的需求,因为企业环境里有各种不同的工作负载,在优化性能、何种规模进行扩张等有不同的需求。“当前市场上很流行模块化商品云,但是IBM希望交付给市场的是高价值、具有定制能力的云。” IBM新一代平台首席技术官兼总经理Daniel Sabbah说。
 
  这个价值观似乎与市场不怎么合拍,所以IBM一直被诟病在云计算领域颇少建树。Gartner甚至把IBM列为最不受欢迎的IaaS供应商。这种声音在IBM丢了一个大单后更加甚嚣尘上。
 
  2013年的6月,一场“云端豪门大战”上演,IBM和亚马逊争夺一个价值高达6亿美元的云计算豪单——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云计算项目,官司都打到了美国审计署,惊动了整个业界。
 
  竞标该项目的还包括微软、AT&T等几家供应商,初步结果,胜出的却是被认为模块化商品云的提供者亚马逊。实际上,无关最终结局,这一纷争代表着互联网公司对传统IT企业的冲击已经由商品市场蔓延到企业级市场了。
 
  相对于整个业界对于IBM此次丢单的夸张反应,Sabbah却很淡定,
 
  “亚马逊的确打了很漂亮的一仗。但是,没有一个企业会永远赢单,这个单子我们的确丢了,但仅仅是一个单子而已。当然,我们从中也学习到了一些东西。这个市场刚刚开始,这个新时代刚刚开始,有非常广阔的天地。大家都需要有一个时间去学习。”
 
  在他看来,IBM已经学到很多东西,他的口吻淡然却坚定:我们有信心在云这件事情上做到更多,让我们拭目以待。
 
  IBM与亚马逊的竞争是因为CIA的大单才备受瞩目的,但实际上这两家企业根本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单从资源看,IBM拥有25个大型数据中心和37000名云计算专家,这一数量超出了市场中其他厂商云计算专家人数的总合,更不要说亚马逊一家公司了。IBM知道大多数企业需要一个整合了云与本地数据中心技术的混合解决方案。与亚马逊专利解决方案和60个API形成鲜明对比的是,IBM提供的是一个开源解决方案和2200个API。IBM具有深厚的行业专业知识和众多的顾问,帮行业客户进行转型并处理行业的具体挑战,亚马逊只有零售行业的经验。“想想蓝色巨人曾经的竞争对手,比如Digital、NEC、富士通、康柏、AT&T等,与亚马逊相比这些竞争对手拥有更多的竞争优势。” Enderle集团总裁兼首席分析师Rob Enderle毫不掩饰对于IBM战胜亚马迅的坚信。
 
  就在CIA大单之后几天,IBM宣布以2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私人控股云计算基础设施供应商SoftLayer。
 
  有外媒评价IBM的这一举措对亚马逊销售额造成的影响就“如同用热刀子切黄油一样”。
 
  这是IBM在云计算之旅的一个重大拐点,意味着IBM在云计算领域的学习、适应打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IBM具备了业界最完善的跨越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企业级云计算平台。IBM原有的公有云计算平台SCE将被深度整合到SoftLayer平台,把IBM所擅长的私有云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与公共云的经济性和速度结合起来,把企业级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管理性带到公有云平台上。“IBM将抓住这次机遇,建立高价值的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产品组合服务和SaaS业务解决方案”,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高级副总裁Erich Clementi说。
 
  2012年,IBM云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80%;2013前三个季度,IBM云业务获得了70%的增长,单季收入已超过10亿美金;在未来18个月内,IBM的云收入预计将达到每年70亿美元;IBM全球拥有超过5000个私有云项目。“稍微计算一下,你就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位,以及这与其他云玩家相比所具有的领先程度。”IBM的一位高层丝毫不掩饰自豪与骄傲。收购SoftLayer,IBM开始加速换挡,确定了私有云、公有云和解决方案“三管齐下”的云方法。
 
  许多人不相信IBM的这份云成绩单。甚至美国证交会专门派人来审核这份成绩单。IBM提交了证交会要求的所有资料,并发表了自己经得起检查的声明。在中国,因为云计算架构还扯出了“去IOE”这个事情,被认为是IBM在云时代衰落的标志性事件。然而,更多的人却对此付之一笑。云这个东西,真的令世界颠三倒四了。
 
  当然,云计算作为大趋势毋庸置疑。然而,云竞赛不过刚刚开始。在IBM看来云计算还处于早期拐点位置,作为业务创新工具的价值几乎尚未被开发。在未来几年,云计算的焦点将是行业和业务实现转型,云计算尚未被市场认可的高价值将在未来成为主流。
 
  云对世界的影响刚刚开始
 
  丢了单,被炒得沸沸扬扬;赢了单,却引不起关注。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莫名其妙,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是这样吧。中情局6亿美元大单事件刚刚尘埃落定,另一个更大的超级单浮出水面,IBM成为美国内政部首要云服务供应商,在未来10年内要获得约10亿美元收益。据说,IBM所描述的SCE+SoftLayer的特性打动了内政部。美内政部希望通过云计算在2016~2021年间,每年为基础设施和IT管理节约1亿美元的费用,这也是美政府热衷云计算的原因。
 
  实际上,这是目前云计算市场的现实写照。云计算的概念虽然已经成为主流,但是对于整个IT世界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目前的云计算重点大多集中在改造数据中心以降低IT成本。但是市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云计算是推动业务创新与转型的重要力量,而不仅仅是一种IT资源购买方式的变化,但当前这方面的潜力几乎尚未开发。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很少有人十分清楚地认识到Web的巨大潜力以及它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是IBM亲历的阶段,当它向整个世界打出“电子商务”四个大字时,周围笑声一片。今天,电子商务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在IBM看来,目前云计算也处于早期拐点位置,作为业务创新工具的价值几乎尚未被开发。
 
  同时,云计算是“盘活”社交业务、移动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的核心纽带。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开放性。作为云计算领域最重要的开放架构,OpenStack正在迅速获得巨大认可。2012年4月,当IBM宣布加入OpenStack组织并成为白金会员时,远在中国上海的OpenStack中国社区负责人杜玉杰非常兴奋地在微博上写道:IBM的加入,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这个云开源代码项目的发展。
 
  “IBM支持开放标准,我们汲取了经验教训,这一次,我们再次发挥领导作用,与众多机构携手为云解决方案制定标准,让云计算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更加容易与现有的东西配合。这就是云计算的黄金标准。”IBM云计算实验室副总裁Angel Diaz说。作为第一步,IBM正在基于OpenStack 和其他云标准提供新的私有云产品,并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将这些产品扩大至IBM公有云。
 
  除了推动开放标准的建立,IBM还在推动云计算在推动业务创新方面的高价值挖掘,认为下一阶段云计算走将有两大发展趋势:
 
  前线业务部门成为企业云计算消费的主流,包括CMO,CFO, CHRO等,他们对于IT的消费将远远大于CIO。
 
  企业级云计算的未来不在公有或者专有,而是两者兼顾且必须开放:客户希望拥有私有云的隐私性、保护力和可靠性,且拥有公共云的经济性和速度。
 
  而这两点也是IBM高价值云的定位所在。“IBM一直都在持续不断做业务上的判断,不断摸索和到市场上去看,哪些事情是在逐渐低价值化,哪些是新出现的一些高价值的东西。高价值的表现形态都应该是知识产权。这种知识产权可以表现成人脑海里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表现成一些技术的形态,比如说一些全面的自动化分析技术或者是一种认知方面的人工智能学习系统等等。你去做判断,什么是转向了低价值的,什么又是高价值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人们难以理解。”Sabbsh说。
 
  根据Gartner预测,云收入到2015年将突破2500亿美元。相比之下,企业的整体IT支出在2013年预计将达到3.7万亿美元,云计算仅占总体 IT投入的6.8%。而IBM研究发现,2013年只有60%的企业预计将采用某种形式的云计算,且实现范围有限。所以,云计算才处于早期拐点,市场很广阔,要做的事情很多,三五年后谁在号令云天下,需拭目以待。
 
  两个世界,需要一座桥
 
  牙尖嘴利的不止亚马逊。听说小米手机卖疯了,又听说淘宝在双11节的销售额达到了疯狂的390亿。不得不说,互联网公司带着一股摧毁一切旧事物的可怕气势,带给IBM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现在市场增长最快的是互联网,互联网已云化,与lBM没关系,云计算已经切入金融、电信这些IBM的核心领域,今后两年,这些客户全面接受云计算问题不大,这些市场原来是IBM的扩容市场,客户一旦釆用云计算架构,lBM故有优势立即消失,必须重新在一个起跑线竞争,胜算如何?即使赢了,商业价值也大幅度缩水。IBM在新兴市场无法参与,原有核心市场商业价值大幅降低甚至完全失去,咋活?” 这种说法蔚然成风,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会有“去IOE”这种即兴演出引起全民欢愉,IBM有勇气承受这种“去”吗?
 
  “ ‘去IOE’本身是一个市场的游戏,非常狭隘和偏颇,它给市场带来很多的误导,不明真相的企业如果盲从,损失不可估量。” Sabbsh的这个说法,在有些人眼里属于“煮熟的鸭子嘴硬”,可是三位来自不同银行的金融界IT人士却告诉我,Sabbsh说的话一点也不夸张。“传统行业目前内外部环境与互联网公司都不同,因此除了众所周知的acid层面技术困难之外,开发、运维等各方面的水平、分工模式和管理体系都支撑不了大规模的scale-out,会出现管理混乱以及成本失控”,其中一位说。
 
  是的,谁也不能否认,互联网、云这些新事物带来的新世界炫目且充满诱惑,但是已有系统正在保证世界的平稳运行,刚刚到来的新世界离成熟还差的很远,而且即便某天成熟了,是否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搬到新模式上?
 
  在IBM的眼里,当前的世界可以看成三个部分:第一,“IOE”所代表的已有的世界;第二,互联网企业谈论的新世界;第三,将这两个世界结合起来的的桥梁。企业会有这样的困惑:从技术可行性到商业上的性价比,哪些业务可以转移到新模式上,哪些还必须用现有的模式来做?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技术和商业结合的问题。
 
  当企业找到互联网服务商时,往往得不到成熟的建议,他们没法告诉企业要保留什么,要改变什么,新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对这个新世界有了一些探索,可能还在快速成长,但他们对已有世界缺乏知识,这里面不光是IT知识,更有对企业业务的认知。当然年轻无极限,谁也不能小觑互联网企业的学习能力,也许最终它们对旧的已有世界会有清晰认识,但在走到这一步之前,他们会犯很多的错误,才能最终在新旧两个世界之间建立关联,这就像IOE们在新的领域也会犯错误一样。
 
  “他们之所以信任IBM, Oracle和EMC,因为这些企业对于新旧两个世界都有了解。而且,我们不会做些天真、不成熟的判断,让企业陷入麻烦。” Sabbsh说。
 
  的确如此,变革年代新旧交代,市场是新世界与传统并存,企业需要一个打通新旧世界壁垒的桥梁,因为已有的成熟技术是扔不掉的。一个合格的服务商,需要同时对这两个世界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帮助很多企业实现从传统向新时期的平滑过渡。IBM在一代又一代的产业变革中学会了这样的技能,了解行业发展的历史,同时探索革新带来的未来,对过去的了解正好加深了它对新时期的认识。
 
  “不同的工作负载需要在不同的范式中完成,有的和新的基础设施服务相当吻合,有的则需要停留在过去的范式中完成,硬要转变的话可能要花费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这样的例子过去发生过,不胜枚举。”看了四十年IT花开花落的Sabbsh和IBM一样,有着眼过风云不惊的儒雅。然而,跟他聊天,你会为他对新事物的了解和理解叹服。
 
  他有老牌绅士的派头,却一点都不落伍。
 
  一百岁的IBM,也在经典和流行两种节奏中努力。如今的IBM已经不只代表着主机,Power、DB2、 WebSphere,还代表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等等诸多新平台的方向。Sabbsh说:“我们让自己承担起嫁接两个世界的桥梁的重任,因为客户对我们寄予了厚望。将来的世界不只非此即彼的。我们既了解客户现在情况,也了解他们新的需求,我们坚信IBM是真正有资格做这件事情的。”
 
  这让我想起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ICT产品线副总经理薛宏建的一个说法。他说:“那些嘲笑IBM傻大笨粗的黄口小儿,不知道IBM在商业计算的深厚功力和百年道行。这像新生的手机厂商瞧不起高通一样荒谬可笑。商业计算不是谷歌、脸谱、推特,也不是微软、思科,那是建在科学、技术和工程之上的庞大而严谨的商业模式和运营体系,支撑的是维持政府与企业运作的核心业务。” 这些话,是对IBM能力的一种生动阐述,让我对于商业计算的核心有了一个新的理解,也让我想起几天前看到两条消息(一条是IBM将开放沃森认知计算平台的API ,另一条是IBM将与MIT等四所大学合作制造一种类似人类大脑的计算机)时,我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小段话:时间可以淹没山丘,却淹没不了高峰,也许业绩不够好,也许困难重重,然而无论是商业计算领域还是前沿科研领域,谁能逾越蓝色巅峰?
 
  比云更广阔的未来
 
  在我们的认知中,IBM现任CEO罗睿兰在“守业”,并刻意讨好华尔街。尤其是在今年6月启动全球8000人规模的裁员后,被一些离职员工认为她将IBM从一个人性化企业变成了一个只知道追逐利润的短视功利企业。但是,接近她的那些高管们却觉得,比起上一任CEO帕米萨诺,罗睿兰更加看重企业的创新能力。她要求整个高管团队去理解各种各样的市场,然后针对这些市场做技术和业务上的创新,并持之以恒地在整个公司推动这件事情——对于一个利润还不错的百岁企业,推动持续创新这件事情的难度可想而知。她只有采用平衡策略:即需要为短期利益负责,也需要更快转型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很多时候,妥协是前进的第一步,从这个角度去看,罗睿兰的确睿智。
 
  每一次革新都要求每一个企业以新的姿态和方式重新思考如何进行市场运作、如何展现核心价值以及背后的技术变革。对此,已经在IBM工作了近40年的Sabbah格外有感触,他说:
 
  “成功的每一步都不容易,不是一蹴而就,我们不断调整,中间充满很多挫折。在我参与的每一次技术革新和商业模式变革中,我们都经历了这种回环曲折的发展模式,最终我们都取得了进步。每个企业都经历过起起伏伏,重要的是了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并最终把这种核心竞争力发挥到市场中的新领域。IBM一直是这样做的。我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走过这么多次的变革和转型,是因为我们最终学会了如何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新的市场和技术变革需求做匹配。”
 
  百年基业,源自IBM对核心技术领域的新方向和新发明的透彻思考,这种透彻,让IBM看得更远。“云计算是一种机制,但并不是我们唯一使用的机制,比如如何理解硬件发生的转变,就像我们理解服务发生的转变那样,如何看待软件打包、定价、推向市场这一系列运作的转变。所以IBM提下一代平台这个理念,和云计算有很大的关联,但下一代平台不止局限于此,还涉及到其它的一些转变,这些转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同样重要。我们看得是未来的发展,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判断”,Sabbah说。
 
  在云计算的大潮中,IBM已经付出了许多代价去学习、纠偏,加载在历经百年风雨岁月所沉淀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厚度之上,它所蕴含的力量,可能会超越普世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向新的计算模式转型,难度也许不亚于1993年代死而后生的那次转型,市场从来冷酷且势力,它不会给软弱者一丝同情,IBM必须赢得第四次转型,向得意洋洋的新世界证明自己。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1/16 06:55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