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盛佳
上线时间:2013年2月
创业地点:北京
商业模式:定位全行业众筹,以名人项目吸引受众,实物回报为主。
融资情况:暂无
众筹进入中国有三年之久,相继涌现出起点名时间、追梦网等十来家众筹网站,尽管积累了一定人气,但无论是规模还是知名度都与国外同类网站有着天壤之别。
今年2月才正式上线的众筹网显然是一个后来者,但凭借着那英演唱会众筹、快男主题电影众筹等名人项目迅速抢占眼球。众筹网C E O盛佳上周告诉南都记者,众筹在国内仍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概念,让普通人掏钱支持一个素不相识的筹资者很难,而名人模式则降低了筹资门槛。
以名人带动众筹
众筹网的母公司是网信金融集团,由多家金融企业和投资机构创办,提供P2P贷款、电商小贷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将触角延伸到众筹领域,正是看好这个互联网金融新兴分支的市场潜力。
“普通人对众筹不了解,我们的想法是,通过一些好的项目向更多人普及这个概念。”在盛佳看来,借用“名人效应”的好处在于,大众面对的是一个熟悉、信赖的投资对象,门槛相对降低,在支持偶像的同时,逐渐增加对众筹模式了解。
“名人”不仅存在于娱乐圈,最近上线的新闻众筹项目同样引发关注———侯继勇、赵楠、罗东等资深新闻自媒体人,相继在众筹网筹集稿件采写的资金,选题涵盖科技、文化、时尚等领域,募集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凭借选题的新颖以及这批媒体人的影响力,目前15个项目当中已经有超过一半成功筹集。
然而,以新闻如此切入是否会引来监管层的政策风险?对此,盛佳表示,相比其他门类,新闻众筹对选题要求较高,团队在这类项目的筛选和审核上也会更为谨慎,刻意回避可能的风险,比如军事、政治等敏感话题绝不涉及,一些涉及利益方的选题也会直接被刷掉。
“其实对于各种新项目,我们都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有时灵光一闪就带来一个新点子。”盛佳告诉南都记者,虽然目前众筹网近200个项目里文化影视类居多,但实际上他认为没什么不可以众筹,他对众筹网的定位也是全行业、全品类。对于重点推荐的项目,他有两条标准:要么能带来足够多的受众,要么代表一种新的模式,二者满足其一即可。“我们会逐步摸索出哪些行业更适合众筹以后,然后在发展上有所侧重,但现在还没到那个阶段,更多的是需要不同的新尝试。”盛佳说。
设想佣金分成模式
名人效应为众筹网积累了一批种子用户。盛佳的拓展思路是先把项目端做好,比如免费给部分项目发起人拍宣传视频,他笑言,众筹网至少有一半的资金花在推广和宣传上。用好的创意吸引用户投资,再以用户体量吸引更多项目发起人。
在回报方式上,众筹网集中在实物回报,由项目发起人设定。南都记者了解到,一般来说,科技产品、出版物等实物都带有预售性质,筹资成功后再生产或出版,支持者能优先或者优惠订购,有的还附带签名海报等赠品。也有一些项目的回报是非物质的,例如在微博上发表感谢信、邀请参加读书会等等。
万一发起者在网站上“众筹”一笔钱后逃之夭夭怎么办?对此,盛佳坦言,目前资金都是直接划拨到项目发起方,平台暂时还没涉及担保机制,这也跟实物回报本身风险较低有关。在实际操作中,防范风险的手段也会因项目种类而异,比如金融众筹类项目“爱情保险”,众筹网联合长安责任保险公司发起,并在保监会报备。
与此同时,盛佳也在酝酿股权众筹。他认为,在现有法律架构下,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涉及股权交易和资金监管更为复杂,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预计,股权和实物回报日后会成为众筹模式主流。
至于盈利方式,参考国外众筹平台,一般是从融资成功的项目中收取一定的佣金,比率在5%-10%。盛佳告诉南都记者,众筹网现阶段基本上还处于纯投入的状态,长远来看,即使收佣金也只会作为其中一种营收手段。他相信,还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尝试。“比如在演唱众筹方面,如果项目筹资成功,众筹网或许能从门票收入、衍生品收入当中获得分成。”盛佳认为,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规则,商业模式也可能因项目而异,这些探索会比单纯收佣金更有想象空间。
开放平台垂直整合
在摸索众筹模式的同时,众筹网进一步把自己推向另一个角色———“资源整合者”。具体而言,就是基于众筹开放平台,联合国内其他众筹类网站,整合优势项目。盛佳说,众筹网现在是全行业铺开,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多精力渗透到所有领域。他告诉南都记者,目前与开发平台达成合作的众筹网站有乐童音乐网、淘梦网和先锋微电影。其中,众筹网和乐童音乐网最近还共同发起原创音乐支持基金,首期金额达100万元人民币,在其专题页面上,已经发起近10个音乐相关项目,进一步优化众筹模式在原创音乐领域的应用。
此外,南都记者了解到,众筹网未来可能还会探索“金融+众筹”的模式,以众筹平台为入口,将更多优质的个人与企业接入网信金融的服务平台。对此,盛佳表示,目前还只是一种设想,现阶段考虑更多的还是把众筹平台做好。
[第三方点评]
名人推广值得商榷⊙点评嘉宾:起点创业营创始合伙人查立
众筹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一是针对早期创业企业,以往一个投资人就得投上百万元,压力很大,而通过众筹,把社会上大量分散资金集中起来图投资,很好地把风险分解。实际上,众筹代表未来社会化投资的趋势,能量比机构投资还要大。二是对于创新产品,众筹相当于提供预先检测市场反应的平台,企业可以把产品需要的基本费用筹集到以后再生产。
基于这两点,不是什么都能众筹,它适合用来做创新的东西,也就是那些处于早期的阶段、并且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的项目或产品。由此,我认为众筹其实不需要普及,借用名人效应来推广值得商榷,如果现阶段需要用名人来“撑”众筹的话,那说明目前可能还缺乏核心竞争力。其实,有人愿意投就投,包括以哪种模式众筹,都由市场来决定就好。总之,我不觉得名人会改变众筹在中国的命运。
就目前所看到的各类众筹项目,我感觉都比较表面,还没看到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众筹在中国的前景现在还很难下定论,希望有创业者能真正做起来。
众筹新闻以需定产⊙点评嘉宾:资深媒体人、新闻众筹首位发起者 侯继勇
新闻众筹是新事物,值得尝试。我的心态就是好玩,至于这种模式能不能走下去,现在还说不准。
众筹网在国外早就有,把众筹在其他行业的模式引进到新闻行业,属于模仿式创新。在我看来,众筹对于新闻的好处是“以需定产”,使新闻到达受众的成本更低:当我们在定选题的时候,就已经跟前端的读者进行互动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修正采写计划。相比微博、微信公共账号对传播渠道的变革,众筹是对内容生产方式的改变,把生产者和消费者打通。
当然,并不是所有新闻题材都适合众筹,有关事件性、时政性和商业竞争的新闻显然有风险,而科技类新闻倒挺合适。不过,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在上面筹到钱,除了要有合适的选题之外,发起人的影响力也是个影响因素,这也是我不确定其前景的原因。如果这两个条件不具备的话,那筹资的成功率可能会比较低,要是大家的参与度都降下来,这种模式就可能走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