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子商务占比更高,达到7%,却年复一年地缓征税。美国人不怕税收流失吗?美国有本书,叫《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难道美国在如此大的问题上算错了账吗?美国人确实有时会算错账,但在这件事上,不像算错了账。
问题可能出在测评电子商务的方法上。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在计算电子商务的产出时,有一笔相当大的账被算漏了。电子商务中出现未被观测的价值,这个价值大到足以抵消税收的价值。这时对电子商务收税来说,实际可能表现为“少就是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让我们扯远一点。
在工业化初起的时候,当时的地主阶级也算漏了工业化独有的价值,就像今天工业化经济学家算漏信息化的价值一样。当时代言地主的人与代言资本家的人,有一场有趣的争论。争论的问题是:木材加工成桌子,价值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资本家的代言人认为,价值增加了,因为加工创造价值;地主的代言人却认为,价值减少了,因为加工看不见摸不着,而原来一大堆木材变成桌子后,体积的减少是显而易见的。
今天看起来,地主代言人的说法像是一个笑话。但五十步笑百步的是,今天主张对电子商务课以重税的人,将来看起来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支持电子商务的人会说,电子商务创造了分享的价值;但传统工业化爱好者却会说,分享是虚拟的,看不见摸不着,因此不具有价值。
我们来算算固定资产分享的价值。电子商务平台给店主免费提供网店平台和开发工具,是在分享固定资产。当然,这种分享是通过拷贝进行的,复制一套网店与复制1700万套,成本没什么差别。我们算笔账:到2020年,预计城镇人口年均增长1700万左右。按照人均30万元左右计算,配置就业所需投资规模,未来8~10年每年大体需要新增5万亿元固定资产投入。如果固定资产投入通过拷贝实现,其中需要由税收支持的公共产品投入,就可以大大节省,等于无形增加了税收,并把这种税收用到了该用的地方。
我们再算算电子商务给农民创造的未被观测的价值。农民从事电子商务,首先免了转岗培训费。一位叫孙寒的农民,从事电子商务赚了钱,本来想保密,但亲戚来串门,“培训”在半小时内就完成了。而全村几乎家家都有亲戚关系,这种以小世界网络的结构、自组织的形式、零成本的价格迅速推广的“培训”,不用国家掏一分钱,但足以抵掉国家为就业培训转移支付的人力资本费用。
所有这些“漏算”,都可以归结到同一个算法的漏洞上:电子商务平台在维护自身运行的同时,向社会提供了足以冲抵税收的外部性、公共产品。以往的公共产品本来应该是由税收支出提供的。现在既然由电子商务提供了,按理就不应再向电商平台收。再收不仅不能提高实际税收,反而相当于降低了税收,因为国家要花更多的钱去做同样的事。
电子商务提供外部性与实体经济提供外部性,不同在于电子商务是通过复制和分享提供的,这与修建大桥、提供国家安全等公共产品有本质的不同。弥补算法漏洞的关键是,要把财产可复制,与财产不复制,区分计算。
这样看来,美国人对电子商务缓征税,不是因为傻,而是因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