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靴子落地,“钱荒”却也如影随形。若半年闹两次“钱荒”,市场可就摊上大事了。
面对资金利率飙升,12月19日16点55分,央行通过官方微博公布,已运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调节市场流动性。尽管是非公开操作,但央行仍试图向外界表明其操作的透明性。央行解释称,如必要,将根据财政支出进度情况,继续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通过SLO提供流动性支持。
但央行的“定心丸”却收效甚微,市场依然“荒”不择路:12月20日银行间又迎来新一轮利率冲高,质押式回购隔夜升至9.9%,开盘利率3.63%,暴涨627个基点;14天期利率冲上12%。而A股市场在连跌了十余个工作日后,更是在12月20日选择了急跌,一路向下,上证综指失守半年线,跌穿2100点整数关口,深证成指击破8000点大关,创8月份以来新低;尤其是银行股尾盘上演“黑色3分钟”,一片哀鸿。
多么相似的情节,资金利率居高不下,股市泥沙俱下,“6·19”式“钱荒”卷土重来?
央行20日晚再发微博高调“定心”:针对今年末货币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央行已连续三天通过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目前银行体系超额备付已逾1.5万亿元,为历史同期相对较高水平。这一次,能否安抚恐慌的市场?
“6·19”再现?
仍对“6·19”钱荒心有余悸的交易员们,即使面对美好的蔷薇,恐怕也无法泰然细嗅,更何况现在已是哀嚎一片的“恐怖片”。
大额支付系统延迟收盘、银行间同样存在违约的传言、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峰值均突破7%,1月期竟超8%,股市暴跌,“6·19”钱荒的几个标志性事件,正在一一重现。
在道琼斯、标普屡创新高时,A股为何经历数日下跌?12月20日,上证综指跌2.02%,报2084.79点,周内已跌5.07%,创2011年5月27日当周以来最大周跌幅;深证成指跌2.22%,报7966.72点,周内跌5.49%,为2013年2月22日当周以来最大周跌幅。
银行股全线飘绿,尾盘更是诡异跳水,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一度触及跌停。截至收盘,中信银行暴跌8.67%,建设银行大跌6.16%,平安银行、交通银行跌超4%。
传言也像“国王有双驴耳朵”那般通过树洞快速蔓延,违约的消息一度甚嚣尘上,但牵涉传闻的银行们纷纷澄清。据报道,平安银行、杭州银行相关人士均表示,根本没发生违约。
可12月2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继续全线高涨,这种状况已经持续4天。其实,在12月19日已有迹象。
国债期货方面,主力TF1403合约低开低走,尾盘小幅回调,报收于91.374点,下跌0.10%。“这跟市场资金成本大幅上升引发的‘钱荒’恐慌有关。”上海中期分析师陶勤英表示。
12月19日,上交所国债一天逆回购利率暴涨,最高达到17.2%,创下2个月来新高。“国债逆回购就是其中的融券方。”一位银行间交易员告诉记者,对于融券方来说,该业务其实是一种短期贷款。
本来市场期望12月19日央行能进行14天逆回购操作。“14天刚好能跨年,结果还是没有,这个时候停逆有点恐慌。”一位券商交易员说。
事实上,11个月中旬,银行间市场资金即开始出现紧张迹象。11月18日,上海银行间隔夜同业拆放利率已达到4.513%,14天、1个月利率已占到了6%以上,分别为6.198%和6.405%。此后央行连续两周开展7天、14天逆回购,累计操作量为1190亿元。
但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的总基调并未改变,在11月6次逆回购释放1360亿资金后,央行11月11日又对到期的3年期100亿央票开展了续发。
时至年末,资金面紧张继续升级。12月10日,财政部与央行再次向商业银行释放300亿国库现金定期存款(十期),招标利率再创新高为6.3%,中长期流动性困境未见改善。直到12月19日,央行已连续第五次暂停逆回购,加之美联储缩减QE规模靴子落地,市场利率撒欢飙升。
“借钱借钱,虽然大家都在忙于平头寸,但这次没有上次慌乱,央行的态度较为明确,关键时候会施出援手,但更多的只能靠自己。”一位上市商业银行资金部人士如此描述当日的状态。
央行显然也无法冒着再次“钱荒”的风险淡然处之,随后即通过官方微博公布称,已运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调节市场流动性。“SLO是七天以内的期限,期限短也灵活,显然央行并不希望资金面过于宽松但也不希望过于紧张,继续锁长放短。”上述银行人士称。
这次有什么不同?
被尊为“央妈”的央行“定心丸”为何不能安定躁动市场,是过度反应、趁火打劫,还是恃“爱”放旷.
央行1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前11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6.06万亿元,同比多1.92万亿元。由此可见,“钱荒”或许不“荒”。
根据高盛高华的测算,11月份从非金融机构流入银行系统的外汇占款规模强劲,达到了650亿美元。与10月份一样,外汇流入似乎以“热钱”为主,因为11月贸易顺差仅为340亿美元左右。
而这种背离,主流的解释是金融机构大肆发展同业业务,以及由此产生的期限错配和套利问题,造成了金融机构流动性的紧张。
期限错配问题早在今年6月“钱荒”就表露出来,尽管经历央行一系列铁拳整治,但并未迅速被拨乱反正。“银行善于利用短借长贷。”一家国有大行信贷负责人坦言。
但是,在6月的惨痛经历后,商业银行并未真正调整业务结构,而是在关于规范银行同业业务的“9号文”没有正式下发之前,赶搭做大同业业务的“最后一班车”。这被业内人士称为“最后的疯狂”。
“圈子里预期银监会‘9号文’要出,在政策还没落地之前,赶紧再冲下同业业务。”北京一家股份制银行从事资管的人士告诉记者,“差不多两天一单。不止我们在做,别家银行很多也在跟。即便总行层面叫停,但并未下文,分行也像被默许一样继续。”
“如此就导致12月末在资金回表的时候,再次出现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此时银行就会不惜血本,去争抢拆借资金,从而推高利率。”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这也是导致银行间市场12月银行流动性再次紧张的祸首之一。“目前不管是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倾向于借入资金,这是年末的存款保卫战。”
按照惯例周四(12月19日)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一个时间点,当天央行一般会进行7天或14天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资金。“但这一操作在12月3日央行进行180亿元7天逆回购之后,已经暂停。”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分析,周四还有4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这都加剧了市场短期流动性压力。
但一个现实是,在经历过6月“钱荒”之后,商业银行并没有真正调整业务结构,反而对央行是否“放水”的敏感度与日俱增。
央行也在20日的微博中慎重提示:“主要商业银行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不过,与6月份的“钱荒”相比,眼下的资金紧张是小巫见大巫。
12月“钱荒”是否复制6月份“钱荒”?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银行间市场人士的观点是:6月钱荒时的资金利率飙涨已成“里程碑”,在包括央行在内的监管层对“钱荒”无论心里还是调控工具上都有所准备的情况下,资金利率再度大幅飙升的概率较小。
而且“热钱”也无法迅速撤出。因为国内外的高利差套利在较长时间内仍将持续。
中信建投的观点是,中国实体经济存在较旺盛的融资需求,但这与央行锁长放短、中性从紧的货币政策矛盾,所以国内高利率环境或将持续。而美联储方面,QE的退出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预计零息利率或也将延迟至2016 年。这样,2014 年全球宽松货币格局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改变,国内外的高利差将继续吸引热钱流入。
广东省社科院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黎友焕也分析说,此次QE退出的力度不是很大,“力度不大的情况下热钱还在观望,当然会有一部分跟随美国的脚步流出。”
高盛高华认为,强劲的外汇流入可能反映外部市场,因为中国整体改革前景以及央行官员,包括周小川行长和易纲副行长,对于汇率市场化的再三承诺而感到兴奋。而这些吸引力并未改变。
央行还“定心”吗?
退一步说,即便QE的退出导致了热钱的大幅流出,中国央行拥有3.66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加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任务,在汇率出现大波动的时候,央行有足够的动力和实力去维持汇率的稳定,当前存准率仍然在历史高位。
所以QE退出,对流动性的冲击还是在央行控制之内的,未来流动性还是主要看央行。
更何况,在经历过6月份“钱荒”之后,央行调节市场流动性的手段正在转变并且日益丰富。
“一般来说,6月也常常是资金市场最紧张的月份。”上述国有大行人士坦言,原因在于,一般5月底至7月初的区间,大量的基础货币面临着回收。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企业所得税的集中缴存(基础货币通过财政存款的形式,回归央行系统)、存补交准备金、银行分红等。
而这次能否缓解“钱荒”隐患?“关键在于央行实际投放的力度。”上述交易员坦言,但央行通过微博公布SLO的操作意在向外界表明央行操作的透明性,也表明央行会对市场进行托底,同时让外界了解央行的操作,形成预期。
那么,央行一贯坚持的“锁长放短”操作是否会变?在6月17日央行下发的《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中,央行强调“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要“激活存量”。“央行一系列做法表明,央行要打破既有的,并重构一套新的话语体系。”一位银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现在的问题是,在不断攀升的资金成本和跌跌不休的市场的背景下,央行的体系能否坚持初衷。
今年年初央行推出了SLO和SLF两种创新工具。相比SLO以7天期以内短期回购为主,SLF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期限为1至3个月。12月8日,央行选择临近年底推出同业存单(NCD),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央行为防止市场资金面紧张的又一张牌”。更何况,央行还可以启动下降存款准备金,应对全球流动性回流美国的趋势。
QE退出导火索引发钱荒魅影 央行动作倍受关注
日期:2013-12-21 08:32 点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