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上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明确表示,上海正在就2014年版的负面清单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准备对清单进行改进和优化。出台2014版负面清单还需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并且要和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进行。
在此之前,上海方面就已经表态称已经启动了2014版负面清单的编制工作。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王新培此前曾透露了2014版负面清单调整优化的思路:一是提高透明度,对限制类但无具体限制措施的条款分类处理,其中,对需保留的,应明确具体限制措施;对没有保留必要的,则尽量取消。二是提高开放度,主动与相关部委沟通,争取支持、取消或放宽一批对外资的限制措施。总体来说,就是要按照国际通行惯例,进一步减少负面清单中的限制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模式下的开放性经济管理体系。
2013年版负面清单编制特别管理措施共190项,占行业比重的17.8%左右。对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在这190项特别措施中,使用禁止字样的有38条、限制字样的有74条。
截至11月底,自贸区管委会共办理新设外资97户,投资行业在负面清单以外实行备案的84户,占86.6%,与负面清单设计时备案项目占比85%的预测目标非常接近。
2013版负面清单面世之初,就有声音称清单与现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并无实质性突破,清单太长等等,不少企业界人士也期待负面清单能够进一步缩短,以释放更大的开放空间。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此前曾用楼层和房间的比喻,来说明负面清单并非越短越好,管房间虽然看上去管得多,实际上比管大门释放出的空间要多很多,是更开放了。
不过,2013版负面清单并不完美,这也是共识,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在挂牌之日就表示,在负面清单的制定上,“我们是小学生”。
负面清单的概念目前已经在国内蔓延开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近日广东佛山南海也发布了首个行政审批的负面清单。
从近期国务院正式颁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也可以看出,2013版负面清单的成果,已经体现在其中。比如在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领域,由一律实行核准制改为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或者备案制。对外商投资项目,按照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保留了对限制类项目、有中方控股(含相对控股)要求的鼓励类项目的核准,其他项目按照对内资项目的统一规定分别实行核准制或者备案制。目录修订后,需报中央管理层面核准的项目数量将减少约60%。
最大限度地缩小核准范围,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体现。可以预期的是,2014版负面清单也必然体现这种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