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保本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5.8%,91天,5万起存。”12月24日,记者来到振华街上的青岛农商银行大厅内看到,一块小黑板上用彩色的字体介绍了这样一款理财产品,据销售人员介绍,这款产品也是当天刚刚开始发售的新产品。而在与农商银行紧邻的邮政储蓄银行内,大堂内的工作人员也向记者介绍,之前银行也曾发行过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前段时间还有一款理财产品的收益达到了6%。
一位曾经购买理财产品的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像这样的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去年几乎很少见,陈女士介绍,今年这样高的理财收益率让她身边不少朋友“乱了阵脚”,纷纷拿出存款去购买理财产品。
陈女士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的一万块钱如果存到银行定期一年,所得的利息是300块钱,而如果买一款收益率为6%、周期为一年的理财产品,到期时拿到的利润可以翻一番。陈女士说,现在购买理财产品的人很多,都是看好高收益,也正是这种高收益让银行看到了理财产品在岁末揽储中的巨大作用。
调查中记者发现,以前的理财产品主要是通过网站销售和网点内理财工作人员销售的方式进行,随着岁末揽储大战的进行,一些银行也开始利用当前比较流行的媒介销售理财产品,微信就是其中之一。在振华街的青岛农商银行内,记者一进门就看到了一块展示牌上贴着一张纸,纸上写着青岛农商银行的微信公众平台,大堂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想了解理财产品的信息,只需要关注这个公众账号即可,因为公众账号会每天推送理财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