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危机丝毫没有消退的迹象,像病毒一样依然侵蚀世界经济。全球各国大量增发货币以应对经济衰退,全球化泡沫不可避免,货币持续贬值是必然趋势。各国为了解决国内就业压力,提振经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以浙江、福建、广东的中小企业为例,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大部分产业集中在制鞋与服装生存领域。冲击比较大的就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面临亏损状况。而做国内市场的企业相比情况会好些。但是,面临的困难也非常大,原材料持续走高,人工成本越来越贵,甚至没有地方找工人,市场销售低迷,企业费用日益增高,融资渠道较窄。
企业微利引发分散投资导致资金困难
笔者最近深入浙江温州与福建泉州、广东等地,通过实地探访与行业人士沟通了解到,特别是服装与制鞋企业已经是微利了,面对的是3高一低(既原材料高、人工成本高、企业费用高、利润低)的现象。企业要给工人保底工资,否则工人流动性太大,不管企业有没有生产这些费用是必须付出的;另外政府要求企业用工单位必须给于员工做社保。还有就是企业贷款难,银行都是锦上添花不可能是雪中送炭。拉闸限电限制了企业正常生产,这样做非常不合理,不科学;拉闸限电就是为了节能减排吗?非也,事实是地方领导责任担不起,影响仕途,节能减排做不好,一票否则决。我们不仅要问到底是谁扼杀了中国的制造业?同样,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东莞市中小企业群面临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外需不振订单减少、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飙升、人民币汇率攀升的“三座大山”正在挤压着东莞中小企业的微薄利润。
企业面临这样的恶劣生存环境,只有另寻出路,资本向来就是流向利润最可观的地方。据了解,很多企业是半工半停状态或者干脆歇业了,大量的民间资本逃离实体经济,这必然不利于产业的发展,这样下去可能会导致产业的空心化,实体经济的空心化。企业纷纷向其他领域投资,股市、房地产、矿产、能源、艺术品收藏等等成为企业投资选择。主营业务逐渐空心化,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钱没有用到生产上去。投资风险肯定是存在的,高暴利就存在高风险。
政策歧视:中小企业简直就像是二奶生的孩子
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格局已经彻底改变,高制造成本时代已经来临,领导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遥不可及,银行依然是锦上添花的银行。
企业转型的前提必须让企业先摆脱困境,才能谈转型。所以我觉得发展新兴产业应该有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支持,如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等。要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我们资本市场跟美国资本市场不一样的是,主板上市公司多,而中小板、创业板及新三板上市公司少,我们的中小企业很难通过现在的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美国是非常看重中小企业的发展,像美国的纳斯达克培育了多少中小企业。
积极引导与规范民间金融,通过发展小金融机构让民间借贷资金阳光化。不可以妖魔化民间借贷,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民间资本借贷。事实证明民间资本借贷对中小企业创业初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为。政府要引导与推动社会资本流向新兴产业所需投资的关键行业和领域。需要政府扮演先行者的角色,以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撬动社会资本,引导其投资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银行应该要做到资源合理分配,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为国家的经济作贡献。相比国有大型企业我们的中小企业从银行所贷的款少的可怜,贷款门槛相比也严格的多。国有企业就像是正室所生的孩子,而中小企业简直就像是二奶生的孩子。中小企业是社会稳定之基,创业创新之源,我国75%的就业是靠中小企业,90%的新增就业是靠中小企业,全社会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也是靠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生存方式
中国经济通胀还要一段很长时间,企业要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未来这些企业要改变经营模式与生产方式是必然的出路,要积极拓宽企业销售渠道,传统的销售模式(商场门槛高、门店租金高、人员费用高)盘剥了企业的微薄利润,网络销售是很重要的选项也是未来发展方向;改变生产方式以解决人工成本,机械化时代必将来临;新型材料的应用是未来中国乃至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方能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放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传统思维,走企业股份制吸纳社会资本,以减少对银行的资金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