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也日趋成熟,基本形成了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此外,香港和海外证券交易市场也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生物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
2011年,中国生物技术(含医疗健康)企业资本市场融资(主要是IPO融资)93.3亿美元,IPO企业54家,其中海外上市9家,境内上市45家。2012年9月随着A股市场逐步步入熊市,IPO一直处在暂停状态,生物技术企业IPO规模也下降至21亿美元。
2007-2012年中国生物技术企业IPO规模(单位:百万美元)
从IPO企业所属领域来看,大多分布在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领域,包括化学药、疫苗、新型医疗器械等。另外,继药明康德之后,尚华医药研发服务集团成为第二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国内医药合同研发外包(CRO)企业。
两大诱因促产业并购快速升温
2012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并购市场快速升温,共发生并购交易104宗,交易额88亿美元。相比2009年23宗并购交易和4.4亿美元的交易额,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并购市场正飞速发展。
2007-2012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并购规模(单位:次,百万美元)
导致中国并购市场的快速升温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内部业务结构的重新整合,导致并购市场交易额迅速攀升,如上海医药对母公司上药集团部分业务的收购交易额达38亿元;华润医药收购北京医药集团虽未公开细节,但交易也有较大规模。
第二,国际医药巨头对占领中国医药市场的热情高涨,外资医药企业越来越重视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成为重要并购对象。如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重金收购中国梅华太阳石集团公司,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收购南京美瑞公司等。此外,受反市场垄断政策限制,带动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收购外资企业部分业务,如哈药集团收购美国辉瑞公司部分疫苗业务等。
多样化投融资渠道奠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格局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涌现,生物技术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会有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未来几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投融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投融资规模在一定时期内(3-5年)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但部分领域的投资规模将会快速回落。
在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家对发展生物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的扶植政策不断推出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创业风险投资、资本市场投融资等将持续火热。由于优质并购对象的逐渐减少,企业间并购规模将在2-3年内回落,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热潮也难以长时间持续。
其次,生物技术产业投融资渠道更加多样,投融资格局日趋复杂。
在新技术不断突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环境生物等各个领域均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使得这些企业均可能成为融资需求主体。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新型开发性金融、中小生物技术企业联合债券融资、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中小板、创业板以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加上各部门、地区各种生物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使得生物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加多样化。融资主体和投资主体的科技—金融互动意识、机制有待加强。
最后,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以推动整个产业良性发展。
在全国生物产业的宏观规划上,如何平衡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部署,以及如何加强不同领域、不同地区间发展的有机衔接是亟待解决的两个问题。同时,如何针对不同类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物技术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整合生物产业基地资源、各类政策资源和以各种机制运行的投融资渠道,实现生物技术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三方共赢,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