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引发的流量纷争令近期的运营市场格外热闹,三大电信运营商在4G时代的用户争夺和流量战已一触即发。
近日,中国电信首批天翼4G套餐资费标准正式出炉,包括月付套餐、半年卡套餐和年卡套餐;据内部人士透露,中联通4G放号最迟在今年3月正式在国内重点城市启动,4G布局已紧锣密鼓展开,像广西联通就宣布备受关注的微信沃卡,流量特权全面升级;而快人一步的中移动则忙着就4G资费进行辟谣,但围绕4G资费的争论仍在不断发酵。
抢时间之窗
中电信高调杀入4G竞争,中移动“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目前,中国电信的4G套餐分为5档,分为月付70元、100元、130元、200元以及280元,对应每月1G、2G、3G、6G以及10G流量。另外,中国电信还分别推出了半年卡和年卡套餐,其中半年卡300元,包含6G流量(6个月内使用),年卡为600元,包含12G流量(12个月内使用)。这个资费水平和中国移动基本保持一致。运营商开始学习互联网企业的做法,以最具价值的流量为基础开展深度运营,以包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设计流量套餐。
两大运营商在4G资费套餐上的这一“默契”,也表明在跑马圈地的竞争初期,双方在资费比拼上并未直接进入正面“交手”阶段。对此,飞象网CEO项立刚表示:“短期内,4G资费还会保持这个水平。无论是对电信还是移动来说,一方面要发展4G,另一方面又要限制用户数量。因为网络建设还不完善,如果资费太便宜,会引发用户数量爆发,网络根本没有办法支撑。”
目前,4G刚刚开始商用,更多是针对尝鲜的高端用户,流量套餐则成为竞争法宝之一。中高端用户对运营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一群体也是流量消费的大户。从中移动与中电信的4G套餐来看,利用流量来圈地或是现阶段吸引用户最有效的一招棋。随着4G的到来,更快的网速必然带来更丰富的体验,随之而来的是迅猛增长的流量消耗值,“是否会出现天价流量费”也成为用户使用4G网络的一大痛点。
消费电子分析师梁振鹏则认为,吸引用户的关键在于资费,但用户在选择时还会在意网络质量、资费等多种因素。虽然用户争夺将是运营商综合实力的一场全面比拼,但利用流量套餐圈地争取4G发展时间之窗,成为运营商现阶段的共识。
“三国杀”将开战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从除夕到初七的八天内,全国手机用户共消费了3674.6万G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每用户平均使用46.6M,比平日流量高25.3%。业内人士预计,在4G引领下流量攀升是大势所趋,一场以“0流量费”抢用户的商业模式已经拉开,但消费者是否“买单”还有待观察。
预计中国联通最迟3月份也将推出4G商用服务,4G市场即将上演“三国杀”,三大运营商的4G竞争正从暗战升级为正面交锋。目前,中国电信已在全国42个城市开展TD-LTE规模网络试验。根据中国电信的规划,到今年年底,网络建设投入预计在550亿元左右;中国移动要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到今年年底将有340个城市具备4G商用条件;中国联通目前更加侧重宣传其3G网络,认为42M的HSPA+网络已经达到了4G网络的标准,初期计划3G与4G并重。
4G将是引发运营商流量增长以及竞争加剧的重要一环。除市场竞争中最常用的“送流量”外,三巨头的布局和深耕还在纵深拓展。例如,广西联通近日推出的“微信沃卡”,不仅作为国内运营商和OTT企业破冰跨界合作推出的一款创新产品,而且进一步优化流量经营概念,每月41元套餐费就包含300MB国内流量以及300MB国内微信定向流量,以定向流量模式突出用户的消费特权。
随着运营商网络的升级,流量资费会快速下降。上海证券分析师张涛认为,流量大战还可以加快增值业务的发展。例如,中国电信此前推出综合平APP“流量宝”,下载应用来赚取流量。此外,通过“流量币”的概念,用户之间还能转赠、索要,实现结余流量资源的高效利用。
倒逼模式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流量在通信支出之中的比例日益增大,运营商对流量价格的敏感度也随之增加,电信行业的价格战将从话音向流量全面转移。
在三家运营商都发展TD-LTE的大方向下,用户选择时会关注网络质量、资费、终端补贴、服务等指标,但用户选择哪家运营商时或更多的关注运营商的营销比拼,例如,谁的优惠力度更大,谁的套餐设计更符合需求,谁的网络更稳定等,都是关系用户体验感知的重要考量。
无论从数据业务消费习惯、运营商业务结构转型还是圈用户的角度,流量的重要性凸显。流量资费下降肯定不能一蹴而就,但会随着网络建设成熟度、用户入网增长等逐步下降,这是信息消费的特点。因此,如何尽快实现企业与用户的双赢考验着运营商的排兵布阵。
用户对4G消费迫切需求和运营商营收压力的矛盾同样突出。一方面,与此前语音资费相似,在消费者需求和运营商利润增长的博弈中将逐步达到一个平衡点,推动流量步入下降通道;另一方面,4G体验不仅仅体现在资费上,更是服务、终端、网络等综合实力的大比拼。运营商现阶段过多依赖前向流量经营模式,缺少后向收费的有效补充或将导致收入“剪刀差”。如果不能摆脱价格战,运营商在语音时代陷入的零和博弈局面或在流量经营时代重演,商业模式创新已迫在眉捷。
独立分析师付亮表示,如果运营商只是简单玩流量,就仍没跳出管道商的角色,很难获得满意的收益,未来运营商应该是多服务模式、多业态的,流量经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应用领域,“或自己操作,或搭台让别人来玩。”从套餐大战转向业务、应用创新,才是正道,价格战只能一时之策,长久的前向价格比拼只会加剧零和博弈。
流量大战,一触即发。4G时代,除了前向的套餐比拼外,利用流量做好文章盘活资源,考验着运营商们的经营智慧,也是市场新一轮博弈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