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白酒分会秘书长宋书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名优企业怎么看,但何为粮食酒和配制酒,应该让消费者清楚。
这是今年白酒新标准体系修订以来的第一仗。2月16日,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和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四川就白酒产业标准体系进行调研,配制酒和让消费者云里雾里的年份酒、原浆酒等概念,都成了探讨的核心问题。
配制酒之争
何为配制酒?
在新修订的、去年颁布实施的GB275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里,对蒸馏酒的配制酒如此定义:以蒸馏酒和(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再加工制成的,已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
此次调研,不少企业认为,白酒产品按生产工艺分为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和固液结合法白酒三类,尤其是液态法白酒的发展是白酒工业的进步,因此建议不宜将固液结合法白酒和液态法白酒纳入配制酒类。
按照国家标准,固态法白酒是指以粮谷为原料,采用固态(或半固态)糖化、发酵、蒸馏,经陈酿、勾兑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具有本品固有风格特征的白酒。 根据所具有的香气,又可分为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凤香型等不同香型。
液态法白酒是以含淀粉、糖类物质为原料,采用液态糖化、发酵、蒸馏所得的基酒(或食用酒精),可用香醅串香或用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调而成的白酒。而固液法白酒以固态法白酒(不低于30%)、液态法白酒勾调而成的白酒。上世纪90年代末,白酒勾兑技术被许可。
和配制酒极少出现在标签上不同,配制酱油和配置食醋都有行业标准加以明确规定。早在2000年时,国家国内贸易局发布的SB10336标准将配制酱油定义为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和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要求酿造酱油的比例不少于50%,且在标签上要标明“配制酱油”。
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宋书玉说,以食用酒精为原料的配制酒和固态酿造酒并没有褒贬之分,配制酒也可以卖得贵,只要符合标准,都可以生产和引用。人们比较固态酿造酒和配制酒的成本和价格没有意义,毕竟企业的成本包括硬成本和软成本。
此外,年份酒因检测方法难一直标准缺失,和配制酒一样,在白酒产业标准体系的研讨会上,也成为探讨话题。
去年,中国酒业协会实施了中国白酒3C计划,把年份酒的鉴别技术列入了中国白酒品质鉴别技术三大研究之一。3C计划提出,今年是年份酒准入研究实施年,制定白酒年份酒管理规范和相应的标准,将年份酒实施许可准入或认证,推动产业诚信建设。
白酒新标修订
“卫计委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清理是分阶段的。”2月18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勇说,去年,GB2757《蒸馏酒及其配制酒》的实施,就是白酒行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
除了国家强制性标准,白酒行业还有大量GBT国家推荐性标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GBT10781浓香型白酒标准是2006年发布的,国家标准每5年需修订或重新制定。有关人士表示,该标准的修订由五粮液股份牵头,去年已开会着手此事。
在全国白酒新标体系修订完成前,贵州省先行对标准体系进行了修订。从2011年5月起,贵州省酱香型白酒技术标准体系共引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9个,新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6个。
记者看到,修订过的《蒸馏酒及其配制酒》国标增加了标签标识的要求,蒸馏酒及其配制酒标签应在配料表标明食用酒精和香料,并有定量标示,但少有白酒企业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