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现状,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数量不少,质量不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分析认为,在混合所有制发展的问题上,有些障碍还没有扫清,特别是市场准入制度的制约。有些国家允许非公企业进入的领域,不少的非公企业并不想进入,也不愿意和国企混合。而有些非公企业想进入、也愿意和国有企业混合的领域,却没有真正地放开准入限制。“大家说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天花板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具体的推进和进入的办法,等于没有。”
民营企业的担忧,主要集中在“被控制、谁混合、怎混合”三大问题上。
混合所有制改革当然不会一帆风顺,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探索。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仍有许多“题”要破。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则称,混合所有制改革,既不存在国有被私有化,也不存在私有被国有化。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从理论上为大家普及混合所有制改革。他说,混合所有制实际上是一个改革问题,已进行的国企改革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远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以来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关键问题不在持股主体的多少,而是资本是否能够发挥现代企业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靠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混合所有制建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完善。
厉以宁还对当前渐热的国企员工持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一定要规范,没有规范不要轻易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