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自贸区释放巨大制度红利
日期:2014-03-04 08:51  点击:60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据公开报道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400家外资企业入驻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改革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金融改革释放巨大制度红利。两会前夕,两周不到的时间里,五项与上海自贸区相关的金融细则密集发布。国务院2013年9月27日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提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此外,跨境融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等,也均被纳入自贸区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的内容之中。而这些创新举措进一步细则的实施效果,更是成了各界继续关注的焦点。
 
  “负面清单”开创管理新模式。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终于出炉,意味着监管理念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当时这份清单上,国家明确开列不予外商投资准入或有限制要求的领域,清单以外领域则充分开放。目前,对于国内经济行业分类一共是20类,89大类,419中类,1069小类。在1069个小类中,设有190项特别管理措施,占行业比重的17.8%左右。其中使用禁止字样的有38条、限制字样的为74条。“负面清单”事实上是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试验区采用这种新的经济管理模式,与新一届政府强调的简政放权、职能转变在本质上一致,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样本意义正在不断显现。对于上海自贸区,国务院要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无论是对国内企业,还是对外资企业,不断落地的政策都使得上海自贸区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增加,其改革样本意义正在不断显现。3月1日,工商部门在上海为十余家企业颁发新版营业执照,意味着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正式向全国推开有了真实案例,这也是上海自贸区首个向全国推广的成功经验。从实缴制到认缴制的一字之变,背后是政府简政放权、宽进严管的思路转变。
 
  目前的消息显示,天津、广东、浙江、四川、重庆、福建都已将申报自贸区作为当地政府的重点工作。伴随着新的试点区域得到逐步扩大,开放促改革的“制度红利”有望辐射至全国。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2/29 12:20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