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多家银行了解到,理财业务的运营方向正向银监会倡导的模式进行调整,但组织管理体系向事业部制转变将需要较长时间。多位从业人员还表示,在组织结构调整方面,目前还没有出台行业规范管理的框架性文件,监管部门也仍在摸底调查、酝酿方案阶段。
事业部 管理体制转型
“有的银行把理财业务与存贷款业务混在一起,既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银行业务,又隐匿了银行风险,还增加了监管难度。”监管部门认为。
“从监管的角度看,推动理财业务实行事业部改革,最根本就是隔离风险,建立"风险栅栏"。”某大型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通过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目前还没有银行的理财业务部门实行严格意义上的事业部制管理,即便组织架构改革推进相对较快的交行也只能称之为“准事业部制”。“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有利于形成专业化、条线化的管理体制,无论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防范还是对操作风险的管理都能形成统一的、自上而下的制度和规范,有利于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交通银行(601328)金研中心许文兵告诉记者。
更多银行则在以“资产管理部门”的形式运营理财业务。业内专家还表示,理财业务实现事业部制管理只是初步目标,未来的方向应是建立资管业务的独立法人模式,真正要从制度、法人层面上解决风险隔离。
消规模 谋求业务规范
“当前最主要的是做好业务规范化。严格落实银监会对影子银行及理财业务的整改要求,切实杜绝在产品研发、营销、投资运作、信息披露等各个环节的违规行为,加强非标资产管理。”某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记者了解到,为了满足监管机构双红线规模控制,部分不达标银行目前正在加紧“消规模”。
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与投资资产“一一对应”。据了解,虽然大部分银行已经实现单独管理和单独建账,但大部分银行还不能立即实现单独核算,这是当前理财业务规范要做的最主要工作。
同时,多家银行正在加紧做好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工作。“理财业务规范化难度最大的是规范担保和回购。按照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或股权性资产融资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或回购承诺。这项甄别起来非常困难,可以考虑从透明化交易系统、推行标准化金融工具着手。”银行业专家赵慈拉建议。
紧箍咒 约束无序发展
银行流动性管理方面的专家表示,今年还将启用新的流动性监测标准以规范同业及理财业务。届时,同业和理财业务等表内外项目对现金流的影响将纳入流动性风险的计量和控制,相关业务无序发展将受到有力约束。具体来看,理财业务对应的“资产池”中的部分基础资产—“30天内到期的资产支持证券、担保债券及其他结构性融资工具”、“30天内到期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管道工具、证券投资载体和类似融资工具”等项目,均将现金流出率设定为最高的100%。
这意味着银行如过度发展这类业务,需要更多的优质流动性储备资产去覆盖现金流出,导致银行资产收益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现金流出细项中,还设有“非契约性义务”一项,其现金流出系数为2.5%,也就是说,即便是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也要将其超出合同义务进行支付所带来的潜在流动性需求纳入流动性风险管理。“银行需要更审慎地开展代销产品业务,流动性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将逐步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组合中发挥约束和导向作用。”业内专家刘江荣认为。
“三大原则”推进银行业金融创新
日前,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银行(601988)业》杂志创刊号上撰文指出,当前,我国银行业要按照“栅栏”原则分业推进产品创新,按照“普惠”原则推进服务创新,按照“驱动”原则推进管理制度创新。
尚福林提出,“栅栏”原则重点是健全和完善符合信贷类业务、理财类业务、代理类业务和有价证券投资类业务各自特点的规则,设立业务“栅栏”分隔业务风险,同时支持银行业机构在组织流程、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方面为金融创新提供激励。按照“普惠”原则推进服务创新。规范发展社区支行,推动金融服务进社区。充分运用移动终端、POS终端、自助设备等服务方法,推动基础金融服务向村一级延伸。以客户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减少客户排队,改进柜面服务,推动解决银行基础服务、特殊群体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道岗”,以及普通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按照“驱动”原则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当前,在农村“三权”抵质押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理财资金投资固定收益型产品、开发主动负债工具和资本补充工具等方面,存在较大制度创新空间。要通过监管引导和市场驱动,提高银行业机构自发创新的积极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