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88.00/吨
品牌:众鑫
起订:1吨
供应:1000吨
发货:1天内
新闻:通化轨道胶泥未来发展趋势
产 品 说 明
产品特点
1、具有抗渗、抗冻、耐盐、耐碱、耐弱酸腐蚀的性能,并与多种材料的粘结力很强。
2、可在潮湿基材表面施工,不需干燥,可在潮湿环境或水下硬化。
3、操作施工方便,与普通水泥砂浆施工相仿,容易清洗,用水就可以清洗。
产品用途
1、用于水工建筑物过流面的抗冲磨损、抗气蚀与抗冻融保护,以及后的修复。
2、用于混凝土建筑物的缺陷修补以及补强与加固处理。
3、用于化工、石油、工厂、码头等混凝土或金属构件抗酸碱盐腐蚀的防护与修补。
4、用于公路、桥梁、跑道、车间等工程部位的抗磨损防护与修补等。
5、用于耐酸砖粘贴。
新闻:通化轨道胶泥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复合材料在风电叶片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纤维波纹,建立了一种有限元微观模型预测单向均一波纹板的力学性能。在ANSYS软件中,采用参数化建模方法,建立正弦曲线状波纹的单胞模型,即代表性体积元(RVE)。采用均匀化方法,建立周期性边界条件,求出不同的加载条件下均应力与应变关系,进而等效刚度。此外,对轴向压缩载荷下纤维基体局部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计算。结果表明,波纹比对复合材料刚度影响较大,特别是纵向杨氏模量损失严重,正应力和层间应力在沿波纹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
执行 GB50212-2002
技术参数
检测项目 性能指标 检测结果
抗折强度(Mpa)28d ≥6.0 6.94
抗压强度(Mpa) 7d — 25
28d >20 45
中性化抵抗性(mm)28d <5.0 1.8
粘结强度(Mpa) 常温常态28d >1.0 2.8
冷热反复28d >1.0 2.4
透水量(g) <20 15
24h吸水量(g/m3) <1000 525
吸水系数(kg/㎡?h0.5) <0.5 0.32
新闻:通化轨道胶泥未来发展趋势为了解决采用试验方法无法测试早龄期混凝土弹性模量的问题,采用温度-应力试验法,选用测量精度为0.1kN的高精度荷载传感器,控制混凝土试件在极短时间(5s)内的位移量为10~15μm,可以准确测得早龄期的混凝土弹性模量.综合采用温度-应力试验测得的48h内的弹性模量数据与采用试验法测得的3~28d的弹性模量数据,建立了以等效龄期作为时间尺度、以零应力时间为起始测试点的混凝土弹性模量随时间发展的函数关系.
耐酸碱性能
腐蚀介质名称 溶 液 浓 度 腐 蚀 情 况
硫酸 PH=2 浸泡一年无脱落、无渗漏
2% 浸泡一年无脱落、无渗漏
氢氧化钠 10% 浸泡一年无脱落、无渗漏
氧化钠 饱和溶液 浸泡一年无脱落、无渗漏
新闻:通化轨道胶泥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单层石膏板加电阻层、双层石膏板加电阻层的S带(2~5 GHz)电磁波吸收性能的理论计算,发现通过复合可以实现吸收带宽的大幅宽化,在S带中高于-15 dB的吸收范围几乎升至.λ/4吸波体试验结果与理论值吻合较好,双层吸波体略差,证实宽化设计完全可行.此成果为S带新产品研制以及实现产业应用奠定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施工工艺
一、基面处理:
对混凝土基础表面进行处理,清除基面上的乳皮、水泥净浆表层或松动颗粒等使其露出基层,并清除表面沙粒、粉尘、油脂等。
二、材料配制:
1、检查产品外包装,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确保产品在厂家规定的保质期内。
2、打开包装桶盖,检查内装A料、B料、C料均无破损、漏洒、受潮结块现象,每桶中的装配比例为A料:B料:C料=1:3:16。
3、搅拌配料时,先将A料和B料按照1:3的比例倒入桶中搅拌混合均匀,然后边搅拌边缓慢加入C料,直至搅拌成均匀的胶泥状。
三、施工说明:
1、根据工程施工要求,用抹刀将配制好的胶泥涂抹在被修补部位,涂抹时要边压实边抹光,完工3~14天后即可投入使用。
2、参考用量约为2000kg/m3。
新闻:通化轨道胶泥未来发展趋势软-硬复配沥青混合料是指以软质沥青和岩沥青作为胶结料所配制的沥青混合料,它可以显著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采用劈裂强度试验探讨了软-硬复配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特征,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软-硬复配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劈裂强度随养护时间的而增大,随岩沥青掺量的呈线性增长,随拌和温度及拌和时间的而增大;在拌和温度较热拌沥青混合料低30℃的条件下,其强度与各项路用性能与同级配组成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当,能满足道路使用要求.
注意事项
1、配制好的胶液应在45分钟内用完,严禁使用未拌合均匀或已处于初凝状态的胶泥。
2、A料和B料存放时间较长后会出现轻微分层现象,使用前应先摇匀方可使用。
包装储运
1、包装规格为:20公斤±1公斤/桶,工程包装规格:(50+150+800)公斤/组。
2、本品宜储存在干燥、阴凉处,储存期为6个月。不燃、不爆,可按一般货物运输。
郑重声明
本资料中所提供的数据是基于我公司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条件,我们所进行的试验不可能完全囊括所有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的大量因素。本产品使用超出厂商控制,本公司不承担由于使用不当而产生的任何责任,使用时敬请参照本品说明书,相关问题请咨询当地经销商或本公司技术服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