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报告提出的期望和要求,实现更大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认为,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主要面临 “产业链纵向发展不均衡”和“产业链横向资源不共享”两大难题,这也制约了产业向高端转型升级。
“如果国家能在核心关键零部件技术和横向的共性技术这两个重点领域作必要的引导,就能在市场中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他说。詹纯新是3月11日上午在湖南代表团的全体审议会上提出上述建议的。
中国装备制造业要爬“坡”过“坎”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重要体现,只有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水平,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在世界舞台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内投资拉动下,加速向世界强国迈进,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诞生了一批在全球有品牌、有地位、有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其中,工程机械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有3家企业进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从英国迁到中国,落户中联重科,这也使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对话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但不利的一面是,整体而言,我国制造业仍然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稍早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能力仅排全球第7位,这与我国制造业产值全球第一的地位严重不匹配。
詹纯新认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阻碍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面临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要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的这道‘坎’。但我们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都遇到了一些问题。”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纵向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大多核心零部件要依靠进口解决,制约了产业向高端升级;而产业链横向资源的不共享则是制约产业升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他说。
借市场补齐技术短板
针对上述问题,詹纯新针对性的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国家以入股的方式,以市场原则,和企业共同投入组建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的股份公司,在纵向上补齐产业链短板;二是对于大装备制造业成果共创共享的问题,建议国家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合适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组建跨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联盟,从横向打通产业链,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詹纯新的这些建议来自于中联重科这几年的实践经验。
在补齐产业链短板方面,中联重科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和相关实践。一方面,中联重科进一步优化外包外协模式,加强与上游配套、物流等合作方在技术攻关、海外拓展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加快各配套厂商与公司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中联重科还在质量管理输出、先进生产模式指导等多个层面与配套企业展开战略合作,提高配套企业内生增长力,并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
但相关问题也逐步浮现。詹纯新认为,在产业链的配套上,多数企业还是创业型、中小型企业,它们处于产业链底部,规模较小,技术较弱,装备较差,没有能力自我升级,难以支撑产业向高端突破。而且单个企业没有能力投资、也很难获得大的市场。因此,需要政府用市场手段来配置资源,在产业链关键点上精准发力,解决国家在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难题。
在解决 “产业链横向资源不共享”的问题上,中联重科也已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在中联重科,有一支定位清晰的特种研究力量,独立于产品开发团队之外。这支队伍由数百名专注于技术的博士、硕士组成,承担着前沿技术研究、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任务。通过大量的研究与实验验证,他们陆续掌握了一大批行业尖端技术。以在工程机械中应用广泛的高强钢为例,国内没有高强钢桁架结构的设计标准,国外又对相关技术保密,以致我国设计出的臂架比国外的重量大、起重性能低。中联重科经过共性技术攻关,攻克了高强钢桁架结构稳定性计算的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公司履带起重机、塔机等产品向大吨位、高品质方向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受益于上述探索和实践,中联重科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转型升级步伐也明显加快。2013年,中联重科跻身福布斯全球企业800强第779位,成为世界排名第六、国内第一的工程机械企业。同时,依托在工程机械板块形成的优势,中联重科加速战略转型升级,围绕工程机械主业,布局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重型卡车、金融服务等新的产业领域,并把战略目标定位在了 “做装备制造业世界级企业”。
这些成绩的取得并没有让詹纯新盲目自信。他认为,到目前为止,“核心关键零部件技术受制于人”和“共性技术不能共享”仍是制约我国大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两大难题。“以工程机械为例,3家中国企业已进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前十。但为之配套的国内企业数以千计,高端的液压件、密封件、传动件、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还大多依赖进口。”
詹纯新表示,要实现产业升级,一方面必须在产业链上实现均衡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强、精、专的中小企业,加大对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进行有效投入,填补产业链上的空白;另一方面要有 “大装备制造”成果共创共享的整体思路,做到共性技术共同受益,从横向打通产业链。
十八大报告提出 “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来说,要想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型跨国公司,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就必须跨越核心技术这道“坎”,实现转型升级。詹纯新的发言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值得探索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