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银行该砸“宝”还是砸“金饭碗”
日期:2014-03-19 08:56  点击:25
  对各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来说,发展道路可能不会太顺利。目前,多家国有大银行总行已不批准下属各分行与各类互联网“宝宝”所对接的货币市场基金进行协议存款交易。银行也纷纷加强对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宝宝”账户充值单日限额、单月限额等的管理。更有银行业人士建议,将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宝宝”所对接的货币市场基金的银行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而不视作同业存款。
  不可否认的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步伐渐行渐近。即使没有互联网“宝宝”,银行享受多年的低成本存款和高净息差仍难以为继。由此可见,银行该砸的不是互联网“宝宝”,而是自家的“金饭碗”,不能再抱有“一亩三分地”式的思维。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之下,银行想要“绝地反击”,需要“自我革命”。
  首先,互联网“宝宝”对银行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争夺零售端客户和推高资金成本。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平台、客户资源和大数据等,银行优势在于资本、信用和风控能力等。
  银行业内人士坦言,推出“银行版宝宝”对银行来说,毫无技术问题,根源在于银行是否愿意舍弃以往多年高净息差所带来的快速扩张和增长。目前,多家银行选择与旗下基金合作推出“银行版宝宝”。除采取免手续费策略外,同以往传统的银行系货币市场基金相比,“银行版宝宝”赎回时间大大缩短,不少银行采用垫资方式实现T+0。在认购起点方面,银行效仿互联网“宝宝”,大打“亲民牌”。与动辄5万元起的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甚至也有“银行版宝宝”认购起点被调低至0.01元。
  其次,互联网“宝宝”将互联网思维发挥到极致,“全民皆宜”的起点、“24小时”快捷服务,深得“草根”客户的心。或许客户们不需要所有银行都推出“银行版宝宝”,需要的是银行摒弃以往的“强势”地位。少些名目繁多的手续费用,多些灵活变通的快捷服务;少些暗藏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多些风险透明的理财服务。
  诚然,从中长期看,同互联网“宝宝”提供的服务相比,银行仍具有优势,尤其是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的面对面的个性化服务仍不可替代。但是,银行需理解和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利用网站、移动客户端、社交网站等平台,实现与客户的开放交互式接触,提升客户尤其是“草根客户”的体验感。
  再次,互联网“宝宝”将大部分资金投向银行协议存款,银行自觉在“讨价还价”中没有占到便宜,归根到底是戳中了银行业务结构失衡的软肋。银行应尽快发展资本消耗低、收益率高的业务,如债券投资、投行类业务等,而不是死死坚持“存款立行”的固有经营模式。积极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也不失为一个盘活存量资金的选择。
  从国际经验看,互联网金融难以替代银行,银行着实不需急着砸“宝”。当然,在“自我革命”的过程中,银行既要走得快、也要走稳,也不能触碰监管“红线”。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1/15 15:48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