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归结黑莓没落的原因,媒体已经总结过很多,包括对全键盘的执着,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失误,以及开发者生态系统构建等等。还有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因素,黑莓在中国市场的“无作为”。
沉寂许久的黑莓,终于又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1月31日,各大科技门户的头条集体被“黑莓”占据。原因是黑莓手机制造商RIM(ResearchinMotion)公司宣布了两件事:一是正式推出了一再延期的BlackBerry10系统,并发布了两款新手机。二是公司由RIM更名为BlackBerry(黑莓)。
在苹果以及安卓的夹击之下,黑莓处境日益艰难。有消息称,2012年第四季度,黑莓已经被挤出市场前五名。即便黑莓最具优势的政企客户市场,也在逐步被竞争对手蚕食。归结黑莓没落的原因,媒体已经总结过很多,包括对全键盘的执着,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失误,以及开发者生态系统构建等等。还有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因素,黑莓在中国市场的“无作为”。
一些零售渠道商朋友告诉我,他们从去年开始就停掉了跟黑莓的合作。因为产品太少,而且“买的人更少”。来自易观国际的统计显示,2012年黑莓在中国的单季度出货量在1万到2万部之间徘徊,份额平均只有0.03%。定价过高,产品引入慢,服务资费贵,个人业务启动太慢,这些都是黑莓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不见起色的原因。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其总部对中国的不重视,根本就没有研究清楚中国市场。
初进中国时,黑莓主打的依然是政企客户市场。不过,在中国这部分人群的定位与欧美差异巨大。“中国老板们的习惯可不是成天盯着手机发邮件的。”有做零售的朋友评价说,这也是为什么像三星大观那种上万元的翻盖商务机反而在中国更有市场的原因。
其实,黑莓在国内也是有很多“粉丝”群体的。但是,过高的行货价格让大部分拥泵们都选择了水货。而早期黑莓必须开通BES(即黑莓企业服务)才能享用特色的PushMail(邮件推送)功能,个人难以操作。2011年底,黑莓终于陆续在中国开通个人服务,但依然是过高的资费定价把大部分人挡在了门外。
不过此次发布,黑莓带来了新的迹象。它终于推出全触屏手机,虽然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但至少是一种变化。另外就是,被寄予厚望的BlackBerry10系统。手势操作、更多的社交功能、内置语音助手等都是黑莓新系统的亮点。有消息称黑莓可能会免费开放个人Pushmail服务。
如今,坚持自己操作系统的手机厂商已经不多。诺基亚放弃了塞班,转投微软WindowsPhone的怀抱。而其他大部分的厂商,都抱着谷歌Android的大腿混吃混喝。如果黑莓能凭借新系统在WP成气候之前翻身,或许还能收复被苹果和安卓抢去的部分领地。如果失败,或许等待它的就真的是被收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