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微信海外“圈人”没那么容易
日期:2014-04-08 08:48  点击:41
  硬件
  本周,香港市场调查公司Counterpoint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公布了2014年2月份的全球手机市场销量报告。小米的两款手机“红米”和“小米3”分列第7与第10位,第一次杀入了全球前十。
  产能上“始终受限”的小米,却在销量上进入全球前十的原因很多:MIUI积累的人气、精明的营销方法,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它低廉的价格使它更容易在新兴市场打开销路。
  不只是小米,越来越多的Android系厂商看到了硬件背后的生态系统与服务带来的价值和利润。这也成为让苹果感受到威胁的事情之一:
  根据美国科技博客Re/code放出的消息,称苹果内部文件显示,它(至少是公司的销售人员)担忧由于来自大屏或低价Android设备日益加剧的竞争,iPhone的市场份额日益下滑——而市场的转变又伴随着谷歌系硬件与生态系统的提升。
  当然,对于已经拥有6亿用户的苹果iOS系统来说,收网并不是件难事;不仅如此,包括打车应用在内,一些前期圈到用户的应用也在开始逐渐收网。
  软件
  1、“像谷歌同志学习”——苹果开放iAd
  除了拥有高昂的硬件利润,封闭但活跃的苹果应用商店也源源不断地为其带来后续收益,而广告则成了苹果的再一次进击——从4月1日开始,苹果宣布向所有拥有苹果账号(APPLE-ID)的用户开放自己的iAds移动广告服务(此前仅为开发者),任何拥有苹果账号的用户可以在iAdsWorkbench工作面板中,随意设置广告营销计划:对象可以包括应用、日用品等,这些广告可以在其他iOS系统的App上显示。
  对于广告主来说,更多的展现形式(苹果为iAd增加了短视频功能,用户还可通过该平台链接到iTunes内容和其他网站)、展示机会乃至购买机会(iOS用户良好的支付习惯)使iAd更具吸引力。
  但制约苹果广告发展的除了先前并未向广大用户开放外,还有高昂的价格。虽然新服务上线后广告从原先按照点击成本付费变成了CPM(每千次展示成本)模式定价计费,但显然苹果依旧将这些广告定位于多金的广告主,比如电影工作室。但不管怎么说,苹果算是对如何利用自己所积累的用户资源以及圈钱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
  2、Line用户突破4亿,微信海外之路高手林立
  上周四(4月4日),移动IM软件Line声称自己的注册用户数量已经突破4亿,特别是来自北美和欧洲等市场的用户数量呈现强劲增长势头,不仅如此,本已拥有大量用户基数的西班牙和东南亚等市场的用户仍继续增长,其市场与微信进军海外锁定的目标市场有很大重叠。在最近5个月左右的时间内,Line新增了1亿。
  从去年8月中旬宣布海外用户破亿后,微信的海外路进展如何却鲜有提及,只在今年2月份有一条消息称,WeChat(微信海外版)在Google Play商店上的下载量突破了1亿次,有分析说这表明微信的国际化进程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但Wechat显然更应该关心自己理想的市场正在被WhatsApp和Line瓜分。
  或许是需要低调,在Facebook重金收购WhatsApp、Line宣布用户破4亿消息的夹击中,Wechat显得有些沉默。
  但谁都知道,微信能够“走出去”是马化腾2014年的大愿望。3月19日,腾讯发布2013年财报,“放宽了”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技术方法(从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用户在微信上至少发送一条信息变为“至少发送一条信息,或至少登录一次微信上的游戏中心,或至少更新一次朋友圈”)让人看到腾讯对微信月活跃的“纯社交/发信息”用户增长缓慢感到的不安。
  按说腾讯是不担心用户数字的。微信积累了如此多的用户,无论是继续强推游戏、娱乐、资讯;还是推广腾讯的应用商店及应用分销平台;或是为O2O及移动电子商务业务打造生态;建立移动支付体系,目前的微信都是国内实力最顶尖的平台之一。
  但就算为了撑住腾讯高昂的股价,微信的用户/用户活跃度增长也不能停。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中,腾讯首席战略官詹姆斯?米歇尔在电话会议中提到,腾讯在2014年计划为微信的海外战略提供1亿到2亿美金的推广费用。
  只是在国内曾靠大批量QQ用户导入种子用户的微信,在海外的道路却不会那么顺利。Wechat的登陆方法主要是使用Facebook账户直接登录,或者通过手机号码注册,而主要的宣传方式则是通过海量营销和明星代言提高曝光度。
  但Facebook这条大腿可能不会永远可靠,因为它刚刚花费190亿美金买下了微信在海外主要的竞争对手WhatsApp。或许是因为早些听到了风声,今年1月,WeChat的推送消息称“只要在微信上连接谷歌账号,从你的谷歌账号中邀请5个联系人进入微信,微信将送出折合150元人民币的饭店礼券,此餐券可以在美国超过几千家餐馆使用,本活动将持续到2014年1月31日”让我们看到微信试图抱住另一条大腿的努力。很多人把这次营销解读为微信和谷歌联手,实际上微信只要利用谷歌提供的一款开放API即可实现这一功能——而且微信需要注意的是,谷歌也有自己正在大力推广的聊天应用“Google+环聊”。
  作为一个后进者,或许微信在进军海外的过程中,对来往和易信曾经面对自己时的苦苦挣扎已经有了更多的体会。
  3、打车软件:假如没有了补贴,你还会爱我吗?
  当然,除了IM应用外,打车软件们的现状也十分值得关注。
  在嘀嘀宣布已经补贴了14亿、快的声称烧了几个亿(有说是6亿)后,从目前流露出的几个讯号来看,打车软件们的“现金补贴”可能会被“现金优惠券”一类的补贴所替代(至少是并行)——打车应用们在2014年第一季度中用真金白银织成的网,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
  腾讯嘀嘀在一周前公布官方数据称,从2014年1月10日至今,77天的时间里,嘀嘀的用户从2200万增加至1亿,日均订单从35万增长至521.83万,到3月28日,嘀嘀打车在覆盖的全国178个城市。而4月2日下午,快的打车也对外披露第一季度营收,截止3月31日快的打车覆盖城市已达261个,日订单量超过623万,较上一季度增长20.7倍;城市覆盖数增至261个,较上一季度增长6.5倍。
  砸钱换来了用户、订单、品牌曝光度爆发式增长。从城市覆盖率、用户活跃度来看,二者都在疯狂补贴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对于快的和嘀嘀来说,越来越多的用户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补贴负担——如何在减低甚至取消补贴的情况下保证能够维持盈利规模的用户数成为二者下一步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嘀嘀推出了补贴和网站优惠券并行的策略,意在减低乘客对减少车费优惠的依赖。
  已经拥有上亿用户的快的和嘀嘀变现方式有很多,目前嘀嘀提供的网站购物优惠券只是模式之一,未来谁拥有更多的用户、更精准的数据分析与广告投放能力、更好的线上线下资源,谁就能在这场持久战中存活下去。
  只是,虽然没有人能否认打车软件对司机(减少空驶)依旧非常有吸引力,但习惯了打车软件倒找钱辉煌时期的乘客们,突然被要求需要通过几个不连贯的行动才能得到某种“优惠”,快的和嘀嘀要考虑的是,他们真的已经能让用户离不开了吗?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1/09 03:48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