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流量好似廉价的残次品般,运营商们绞尽脑汁要将其快速“扔”出去。APP所引发的流量促销战或许可以说是运营商的互联网“新思维”,但对当前整个电信业来说,到底是不是整个市场的最终导向?业界对此仍争议较大。北京邮电大学王立新在微博上忠告虚拟运营商:不要贱卖流量,能确保运营商伙伴的利益、不与其争食才有未来。
运营商争推APP减流量
APP,这个当前被众人所熟知的词汇在百度词条中称之为“应用平台”。它是移动互联网的宠儿,是运营商的救命稻草。
从3月20日起,广东移动就联合了多个APP应用推出免流量服务,只要通过中国移动的MM在线商场下载并且安装使用指定的应用,所产生的下载流量费可以获得全免。此外,广东移动也与豌豆荚合作启动了“全免流量包”活动。其间手机用户在豌豆荚内产生的数据流量可以获得全免。
早在去年,广州联通推出的沃卡的500M定向流量就支持微信、手机QQ、QQ音乐等十余款腾讯自家应用。同时沃卡还有包括流量套餐在内的五大特权,除了流量特权(10元300M+促销赠送200M)之外,还有群组特权(微信群组40人升至60人)、表情特权(专属表情包)、支付特权(9.85折优惠)、游戏特权。
今年1月23日,中国电信综合平台的启动也宣告其流量经营的转变。中国电信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多家互联网企业签约。企业可以通过智能提速享受专属网络提速服务;通过话费代扣渠道获得更加便捷的支付途径;在“流量直通车”的业务下,企业可以购买流量,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优惠活动,赠送用户流量,提升活跃率,避免跟各省份逐个购买流量的麻烦。
而随着电信业市场的逐渐开放,虚拟运营商目前也紧锣密鼓的部署着自己的运营业务。据京东通信一位人士透露,相关业务上线后,将灵活处理用户每月剩余流量,用户不但可以自己享用,还可以将其分享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对运营商来说,各家争相推APP减流量的做法好像已成为了一种行业“时尚秀”。
卖流量是攻还是守?
众所周知,流量消费已成为电信市场的焦点之一。如何把“卖流量”变成运营商经营之道,从而让盈利成为实质。
运营商通过开卖APP流量促销,一方面可以说是其经营流量的一种新思维。根据三大运营商3月份公布的2013年度年报显示,语音收入开始下降,数据流量业务大幅度上升就可见“流量”的非一般。
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公布了其2013年财报,据财报显示,在通信服务收入中,数据业务增势良好,营收2069亿元,同比增长24.4%;然而,中移动语音业务营收首次出现下滑,5.9%的净利润下跌幅度,比市场上的预测跌幅更大,同时也是中国移动在14年中净利润首次下跌。
因此,对运营商来说,如何经营流量已经成为2014的新课题。近段时间,运营商争推互联网吃香的“APP”卖流量就可见其转型的决心。这主要归结于中国联通2013年的移动手机用户数据流量同比增长120.3%,达到2698亿MB;3G手机数据流量达到2089.7亿MB,同比增长122.3%;而中国电信的财报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电信3G手机用户每月户均流量达到190MB,同比提升42%;3G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提升142%。
不过,在APP推出廉价卖掉“流量之际”,三大传统运营商实际上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势。一是自身语音业务的低迷;二是虚拟运营商的加入。突破这两道坎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流量转移或者流量免费。可是,到底是攻还是守?
豌豆荚CEO王俊煜表示,后台观察数据显示,超过90%的用户使用豌豆荚时还是在WiFi环境下,“广东的用户大部分是在WiFi条件下使用,说明尽管我们的流量非常便宜了,但流量费用还是会限制用户更多的消费内容。也就是说,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手机应该发挥出的作用。”
“流量分家”下的价格战
从运营商角度来说,“流量分家”实际上除了没有发挥手机的真正作用,对用户经营没有形成实质的突破外,其自身也是伤你一千,自伤八百之地。
传统三大运营商的APP等流量的大力减免,虚拟运营商的摩拳擦掌。目前各方的促销,通过专属流量,或者将App应用与热门的视频、壁纸、主题、铃声、旅游咨询等各种内容集成到一起,看似是一种新思维但也是建立在价格战的基础上。
而我们知道,价格战虽是行业常常出现的情况,可是以价换市也会间接透支其前景。“流量分家”能否成为自身、虚拟运营商的突破口?业界对此仍争议较大。广东一位运营商人士表示担忧:“现在语音服务基本赚不到钱了,运营商主要靠流量赚钱,如果大家纷纷贱卖流量,将加速自己沦为”管道“的趋势”。
因此,不管是对基础运营商还是虚拟运营商来说,APP的流量促销或许是一场新的“演出”,但演出的背后谨防陷入双方的零和博弈。相信,这是整个电信业发展所不愿经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