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为何是车联网的主力?
无论是谷歌实验中的无人驾驶汽车,还是特斯拉的横空出世,再到最近百度推出的CarNet,互联网公司似乎成了汽车智能的主力,而汽车企业虽然也把速度更快的处理器和更大的屏幕放在了汽车上,但目前看来,它们似乎只是不断改进的GPS导航仪而已。
用户为何对智能汽车充满期待?从我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而言,那就是现有的汽车厂商所配备的智能系统缺少生活类的服务功能,这点很像没什么好应用的Windows Phone手机生态系统。
而且现有的汽车智能系统在交互性上也比较糟糕,你要进行一些复杂的操作,就必须停下车来。每当堵在三环上走走停停时,我非常希望车载智能系统能告诉我,离得最近的肯德基在哪,因为我已经内急得想要弃车飞奔了。但车载系统通常会不耐其烦地告诉你:“前方两公里拥堵严重,请耐心等候。”
汽车厂商还没有意识到,汽车是多么重要的互联网接入口,通过这个入口,商家可以极为精确地获知你住什么档次的小区,经常光顾哪些购物中心,喜欢车法国菜还是海碗居炸酱面。但遗憾的是,汽车企业大多不擅长做互联网服务。目前来看,未来车联网的核心和中枢,将是苹果CarPlay或者百度CarNet这样具有互联网思维产品的天下。
服务将是车联网竞争的核心
一辆汽车简单地连上网络,这对现代科技而言,是极为简单的事情。但在你独自驾驶的过程中,要使用互联网服务的话,就不得不皱皱眉头——所谓的这些智能汽车系统不好用。
导航系统是很多汽车企业着力打造的智能系统核心,但指路只是用户的初级需求,现在很多廉价的智能手机都可以完成这一功能,而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互联网所带来的便捷、舒适的服务。
百度地图的导航并不精确,但现在我使用它的频率越来越高,原因就是在于它将地图功能与周边美食推荐等非常具体化、生活化的元素紧密结合,而CarNet车联网API接口的推出,其实就是靠整合百度已有的互联网服务来吸引车企。
我认为严格意义来说,车联网的主角并不是汽车,而是车主和互联网服务。汽车只是起到了车主便利获取互联网服务的通道作用。汽车企业通常能做到让车主“能用”互联网服务的程度,但想做到“好用”,其实还是互联网企业更为擅长。
本地化是大数据应用的基础
在科幻电影中,男主通常像吩咐助手那样告诉汽车他想做什么,那辆超级智能汽车就会给他一些专业的回复,有些甚至还略带幽默感。而在实际生活中,要想在驾车时获知附近哪些商场在做促销,哪些团购大餐评价还不错,其实需要大量的本地化服务和数据做支撑。
我个人认为比较理想的车联网服务,在硬件上最好是国际化、标准化,而在内容上最好能够实现本地化、精确化。在不远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加入到车联网服务的队伍中。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平等是互联网的基本特性之一,而车联网应用本质上是互联网应用的延展,所以在车联网到来的时代,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的中小型互联网公司能华丽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