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中国碳市场综合价格均低于欧盟EUA收盘价
日期:2014-06-17 08:55  点击:21
  “配额价格在不同区域碳排放交易市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2-3倍之多。如果想描述中国碳配额价格的总体水平,就有必要构造中国配额碳市场综合价格。”
  上述分析出自《中国低碳金融发展201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由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低碳金融研究中心和深圳市绿色低碳发展基金会联合完成,于6月11日在“第二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发布。
  《报告》的主编之一、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晓明分析,构造碳市场综合指数的关键在于选择有代表性的碳配额市场价格,确定各个价格所占权重,并且要考虑各个市场交易量对市场代表性的影响。
  具体来说,中国碳配额价格综合指数反映由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天津以及湖北等六家区域碳市场价格共同构成的中国碳配额价格总体走势,各试点价格按照开市时间先后依次加入,权重为该试点配额数量在已运行试点配额总量中的占比。
  因此,马晓明的团队提出基于各试点签发的年度可流通配额总量对试点市场价格进行加权,在此基础上,用具体各个市场的交易量进行修正,计算得出一个表征中国碳排放交易试点总体价格走势的综合指数,即中国配额碳市场北大综合价格(ACP-PKU, Carbon Price PKU).
  《报告》指出,目前该综合价格均低于欧盟EUA收盘价和美国加州价格。比如,4月30日,ACP-PKU价格为34.21元,同日欧盟EUA收盘价为44.82元。
   “在新兴碳金融市场方面,由于目前试点城市配额交易市场分散,碳资产概念尚未被企业普遍接受,企业对碳交易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各交易市场成交量较少,交易市场流通性差,严重影响了碳配额资产的预期价值。”马晓明指出,因此,需要尽快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碳市场,提高市场活跃度。
  《报告》建议,要强化碳市场的价格激励作用,设计PPP机制来撬动私人资本的介入,拓宽金融机构的参与途径,大力发展碳金融业务,完善碳金融产品的定价避险机制,加快推动碳债券、碳期货等碳金融衍生品的开发。
  此外,《报告》对商业银行的低碳投资做了评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以绿色信贷为主。《报告》选取了资产排名比较靠前的18家商业银行进行研究,它们的总资产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资产的90%以上。
  结果发现,18家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16,763.80亿元,占总资产的1.81%,与总资产相差甚远。
  根据绿色信贷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排名,排名比较靠前的五家银行分别为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排名比较靠后的五家银行分别为农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和民生银行。
  《报告》指出,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占总资产的比例低于2%,排名第一的兴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占比也只有3.46%。可见,商业银行在落实绿色信贷政策方面整体水平偏低,多数银行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绿色信贷之外,中间业务刚刚起步。所谓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提供碳金融理财、咨询、清算等账户管理,以及信用评估与保函、担保等信用增级服务。
  马晓明介绍,由于国内碳交易平台比较分散、碳交易还很不活跃,CCER产品刚起步,碳配额衍生品还没有得到许可,国内商业银行所从事的碳金融中间业务还比较单一,对于项目咨询、二级市场交易以及相关延伸金融产品开发等领域涉足还比较少。
  同时,《报告》提出,据相关研究,在控制增温2摄氏度情景下,中国2020年度气候融资需求为2.75万亿元。巨大的资金缺口,给中国的低碳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给低碳金融的成长提供了机遇。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2/31 06:13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