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信通,这家国内知名的移动通讯连锁商昨日上午9时开始发售股票,将在7月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开始挂牌交易。按照1.67亿股发行量、每股5.3~7.1港元发行价计算,可募集超过8.85亿港元(约7.2亿元)。
北京迪信通商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迪信通”)已启动香港上市流程。
“对于赴港上市我无法发表评论。”记者昨日联系到迪信通负责移动转售业务的相关负责人,不过他表示不方便回答记者相关提问。而据迪信通招股说明书,这已不是迪信通第一次上市尝试,从2005年筹备开始,已过去9年。
迪信通于2011年向中国证监会提出过A股上市申请,不过“无疾而终”,引发业内诸多猜测。
此次,迪信通向联交所、投资者正式披露了内情,“2011年9月,我们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有关上市申请。我们的申请获采纳,并很快收到证监会提出的首批意见及提问。2012年,中国证监会核准的A股上市申请挤压严重,我们预期本公司于中国上市的审查批准程序将耗时极长,申请结果亦不明朗。因此,我们于2013年6月向中国证监会撤销上市申请,并于2013年开始规划本次(7月8日的)上市。”
对于2011年中止A股上市,曾有质疑其业绩不佳的声音,不过迪信通此次公开申明,“所有重大时刻,我们的申请均属有效及并无中国证监会驳回或退回。”
而记者在招股书中发现,迪信通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香港上市筹备,但后来取消。“作为当时为筹备香港上市而进行重组的一部分,刘松山及刘文萃成立投资公司丰永泰及迪尔通。”刘松山、刘文萃分别持有两家公司70%、30%股权。
在迪信通的股东中,除了当年成立的丰永泰和迪尔通,记者还发现了这样两家公司:融丰泰、长青投资。
实际上,融丰泰、长青投资分别是迪信通为激励中高层员工而专门成立的公司。取消2005年的H股上市筹备后,迪信通在2007年成立了融丰泰,并在其成立后的第十五天,启动了当时一个股权认购,作为赴A股上市的准备。
经过前期股权变化后,迪信通股东丰永泰、迪尔通及融丰泰与投资机构3i、鼎晖投资、冠发订立股本认购协议(金融投资协议)。3i、鼎晖、冠发按人民币2亿元认购迪信通共计32.46%的股本。
到了2011年2月28日,按照迪信通为2011年A股上市而进行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总共持有迪信通5%股权的融丰泰,将持有的迪信通3.5%股权转让给了长青投资。而长青投资,是一家在当月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由迪信通集团43位高管持股,其股东包括迪信通总裁金鑫、与刘文萃共同发起融丰泰的齐峰等人。
股权稀释后,融丰泰由刘文萃及迪信通20名中层人员共同持有。
迪信通的前两名股东丰永泰、迪尔通由五名自然人控制,分别是大股东刘松山、现任董事长刘东海,以及刘华、刘咏梅、刘文萃。丰永泰中,五人分别持股39.47%、47.75%、5.13%、5.13%、2.52%。迪尔通中,五人分别持股52.33%、34.89%、5.13%、5.13%、2.52%。
此次全球发售后,加入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迪尔通七名股东丰永泰、迪尔通、3i、鼎晖、融丰泰、长青投资、冠发分别持有31.27%、15.19%、13.06%、10.69%、1.12%、2.62%、0.59%股权,公众股东将持有约25%股权。
目前,迪信通共控制了106家子公司。其中101家是全资子公司,另5家为控股子公司。这些公司、加盟店构成了迪信通庞大的连锁销售体系。“我们一直经历快速增长及扩张。”迪信通招股书这样表示。
迪信通已经意识到,快速扩张“不可避免”将对自身管理人员、系统及资源造成压力,“为应对业务的不断增长,我们或需实施全新的营运及财务系统、程序及控制,而这将需要管理层和其他人员付出巨大努力。需要有效控制我们日益扩大的成本,尤其是与租赁、物流、人力资源及营销有关的开支。”
记者发现,迪信通应对快速扩张压力的策略包括:改进O2O平台、发展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扩展零售及分销网络、扩大其智能解决方案范围等。但这些举措将进一步为迪信通带来资金、资源压力。
另一方面,迪信通在零售业务上的成功“颇大程度上依赖我们与三大移动运营商继续合作的能力”,其对运营商的依赖从历年来自于运营商的毛利率上可见一斑。根据迪信通自身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2012年、2013年每年年底,其来自运营商的服务收入毛利分别为2.14.亿元、2.76亿元、4.2亿元,分别占其毛利率总额的17.6%、18.8%、24.2%,呈逐年上升趋势。
尽管在移动转售业务方面,业内一些虚拟运营商对三大运营商发出了各种声音。然而显而易见,这种全方位的依赖,不太可能让虚拟运营商存在谈判优势。
据记者了解,虚拟运营商来自基础运营商的收入包括:销售基础运营商的合约话费套餐、销售预存话费SIM卡,以及部分佣金收入。迪信通也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倘若我们未能继续与任何上述移动运营商协作,或协作条款或范围对我们而言变得较为不利,则我们自彼等产生的收入将大幅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