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账本”调整支出政策
统筹财力更多用于民生
一个家庭有账本,一个国家也有账本。预算就是国家的“账本”。翻开今年的国家“账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正一项一项分解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安排。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4月,财政部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起,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进一步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力度,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今年调入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1%,是自2007年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来,调入公共财政预算最多的一次。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在安排今年中央财政预算时,认真落实中央决定精神,据实安排重点支出,不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填项目的办法。
据统计,与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的重点支出,涉及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医疗卫生、社保、计划生育等7类,支出总额2012年占全国财政支出的48%。支出事项与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在特定发展阶段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导致了财政支出结构固化僵化,容易造成“钱等项目”“敞口花钱”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重点支出,该多则多、该少则少,更有利于统筹财政资金,避免浪费。
看紧国家“钱袋子”
把钱花到实处
财政作为国家的“钱袋子”,资金该怎么分、如何花,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产生更大的效益?
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首先要过紧日子。一项项严控政府一般性支出的举措不断推出:
今年6月1日起,公务机票购买管理改革在全国逐步实施,规范政府工作人员公务机票购买行为,要尽可能选择低价机票,原则上不得购买全价机票,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去年9月以来,相继出台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等一系列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公务支出管理制度和支出标准。
在强化制度约束的同时,继续推进预决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2013年,全国31个省份公开了省级财政总预算和省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今年,中央财政预算、中央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除涉密内容外,中央财政本级支出、中央部门预算已全部细化公开到最底层的项目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算按照每一个具体项目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中的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细化公开为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公务用车运行费,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打造阳光政府的力度和决心。
一边是严控,另一边则是“松绑”:给地方更多自主权,整合资金办大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资金落到实处、花出实效。
进入5月,东北黑土地上已是春意盎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4个现代示范牧场建设陆续破土动工,计划养殖奶牛1.32万头、年产牛奶7万多吨;同时,兴隆镇、铁岭镇的草原改良和优质苜蓿草生产基地项目启动,8000亩草场一望无际、生机勃勃。草原生态环境更好,奶牛的“口粮”也更充足了。
牡丹江畜牧业发展的底气,来自于国家开展的黑龙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这项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中央政府在“三农”方面的审批权下放,各项涉农资金全部直接下拨到省,由地方统筹使用。
“现代示范牧场每饲养1200头奶牛,省里将补助资金1300万元。现代化牧场建成后,企业经营效益和农户收入将明显增加。”市畜牧局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全市畜牧业对接“两大平原”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共有46个,主要涉及奶牛良种补贴、草原改良、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方面。
黑龙江省财政厅厅长王庆江说,涉农资金整合打破了以往“各炒各的菜”“撒胡椒面”的分配方式,对于农业发展的重点项目,财政扶持资金集中投入、一步到位,让项目尽快形成能力,早日发挥效益。截至2013年底,全省整合3大类77项涉农资金307.6亿元,集中解决了一批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的优势,对构建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中央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由2013年的220个减少到150个左右。
深化税制改革
企业减负担经济添动力
营改增作为财税改革的“重头戏”,自2012年开展试点到今年一季度,全国纳入营改增试点的纳税人近300万户,全国累计减税超过2200亿元。营改增消除了重复征税,推动了服务业加快发展,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宁铁路局财务处综合科科长彭戈表示,在“营改增”政策的影响下,货主运输成本降低,全面提升了铁路运输与其他水路、陆路运输的竞争力。今年前4个月,广西沿海铁路焦炭运输同比增长121%,石油运输同比增长53.1%,均创造历史新高。广西的铁路运输逐步成长为连接发达地区的货运大通道,西南出海大通道以及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
为小微企业减负,促进创业就业,不仅体现在营改增。“营业税全免,让我这个小餐馆的经营压力减轻了很多。”来自湖南的退伍军人王初元高兴地说。去年,他和几个战友在北京海淀区开了一家小餐馆,因为白手起家,加上房租、人工成本比较高,创业初期很艰难。今年4月,国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和促进创业就业,王初元作为退伍军人,餐馆可享三年免征营业税。一年下来,餐馆的营业额有十几万元,可免缴营业税7000多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吸纳和促进就业,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鼓励创业就业的财税政策:
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范围,将减半应纳税所得额标准由6万元提高到10万元。政策调整后应纳税的小型微利企业,85%以上都可以享受优惠;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自主创业者每户每年最高可扣减各项税费9600元;企业每吸纳一个就业人员税费扣除额最高为5200元;科技型小微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高校毕业生开“网店”,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为落实好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受惠面,税务总局把核定征收小型微利企业纳入享受优惠范围,这样享受优惠的户数将增加200万户以上。同时,改革管理方式,把审批改为备案,促进小型微利企业应享尽享,企业受益面因此将扩大30%以上。
提升服务加强征管
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
山东正元地质资源勘察公司新迁入经济开发区刚两天,涉税手续还未来得及办理,就接到内蒙古客户电话,要求公司在两天内提供发票用于结清货款。“400多万元货款对企业很重要,如果不能及时结算就要等上几个月。”公司经理李凤坤风风火火地赶到国税局服务厅。
正在值班的潍坊市经济区国税局副局长郭瑞亭,在了解企业需求和查看相关资料后加快办理,一直忙到晚上8点。最终企业及时领到了发票,顺利结算了资金。这是全国税务系统推行首问责任制以来,纳税服务出现的新变化。税务总局明确要求,第一个“接单”的税务工作人员,必须对纳税人所办事项负责到底,确保纳税人话有人听、惑有人解、事有人办。
推进税收现代化,就是要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今年以来,税务总局已陆续推出20多项措施,包括公开行政审批清单,取消和下放17项审批项目;取消29个进户执法项目,减少对企业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取消26种纳税人填报使用的涉税文书报表,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等。
该放的权力放下去,该管的领域管起来。今年一季度,全国公安、税务机关联合开展了打击整治发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共破获各类发票犯罪案件4510起,查处违法发票21.8万份,抓获违法犯罪人员570人,累计查补入库税款超过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