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台湾银行业店多客少竞争激烈 拼服务讨客户欢心
日期:2014-07-23 13:12  点击:52
 台湾利率市场化后利差缩窄至1.4% 银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在台北繁华的街道上,每走几步就可以看见一家银行网点,除了遍地开花的网点,台湾银行业的服务品质也是令人称赞。而在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开放之前,台湾的银行也是“店大欺客”,顾客去银行办业务排队等候至少20多分钟。近期,记者走访了台北多家银行,独家专访曾亲身经历过台湾利率市场化的金融专家学者、银行业者,他们回忆当时民营银行的破产倒闭潮整个过程,虽然台湾付出了几千亿元新台币的代价,但还是一路涉险走过来了。
     现场
     银行多到不用排队
     在台北繁华的南京东路一段,步行约10分钟就能看到数十家银行网点,比便利店还多,几乎看不到排队的现象。“除了中午人比较多会略微等一下外,平时都没有排队。”一位帅气的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刚踏进一家银行网点,站在门口的工作人员就热情地迎来上来,“先生,有什么能帮您吗?”当记者说想办一张银行卡时,工作人员便提醒应携带的证件并把记者引向柜台,而柜台营业员也立即站起身点头微笑。
     记者发现这个网点有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店面不大,二是柜台前没有玻璃,工作人员还会端茶送水。其次,网点里开通四五个窗口,却只有一两个客户在办业务,等候区空无一人。这个网点正是台湾银行的一个缩影。台湾银行业内人士把这种银行多客户少的现象称之为“银行过度”(overbanking).
     可是,谁又曾想到,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台湾的银行办业务也要排长队,银行服务也是经常被吐槽。对于这种差异,多位台湾金融人士一致表示:“只有引入竞争,才能让银行的服务好起来。”如今,台湾挤满了近40家大小银行,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台湾利率市场化之成败
     监管落后市场放开后银行业集体亏损三年
     银行业对民资的全面开放,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的应有之义,但这一步如果没走好,也会带来银行业的恶性竞争。台湾利率市场化时期,就曾遭遇这样的惨痛教训。
     台湾最大的公有银行—台湾银行董事长李纪珠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对本报记者表示,“没有相应的监管配套措施,导致当时民营银行开放付出了巨大代价。”1991年至1992年,台湾一下批准16家新银行营运,这对当时已有的20多家银行而言,市场竞争骤然激烈。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大批开放民营银行带来的结果是全银行业集体亏损三年,然后是众多中小银行倒闭。
     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林建甫回忆,“台湾利率完全市场化后(1989年7月),16家新银行一下子进入市场,引爆银行价格战。先是存款利率飙升20%~50%,进而利差从3.11%缩窄为1.41%左右;再进而是银行资产恶化,不良贷款率2002年达11.76%;再后是全银行业集体亏损三年,众多中小银行倒闭,银行从53家减少到38家。”
     失败中也孕育着成功。在台湾大学教授、台湾地区前财政部门负责人刘忆如博士看来,台湾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就是把握时间点很重要,在全球利率上升时推利率市场化会非常吃力;反之在资金充沛时会容易成功。
     台湾银行业者谈竞争
     拼中间服务风险评估是核心竞争力
     除了利率本身外,民营银行如何在市场化的竞争中求得生存空间也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
     台湾最大的零售银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总经理陈佳文告诉记者,差异化和精细化才是小银行生存之道。“银行业服务好,是市场化竞争结果,当你靠牌照就可以赚钱的时候,就不会花心思怎么服务客户。在1990年民营银行开放之前,顾客去银行存钱排队也要很久,约20多分钟。但开放之后,大家就要想办法让客户高兴,这样服务的品质就大大改善了。”
     以“中国信托商业银行”为例,陈佳文回忆道,公司改制成银行后,面临资产少、客户基础不深等先天劣势,为求生存,只能瞄准大银行不做的市场缝隙。“利率市场化之前,台湾大银行看不起零售金融,而我们认准这个方向,坚持投入去做,后来大银行又开始抢零售客户,而这时我们已经成为市场的领先者。”
     经历了利率市场化波动后的台湾银行业存贷款利差大概是1.4%左右,是全世界最低的地区之一。利差这么低,银行如何赚钱?陈佳文介绍,一方面,中间业务要做起来。比如信托银行目前的净利息收入占营收不到一半,而手续费收入占到大概四成。其次是风险管理要好。“只要有适当的方法去评估这个风险,就可以借贷。而如何评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风险,则是每个银行的竞争力。”
     银行业者:看好大陆市场布局中小企业
     截至目前,已有数十家台湾地区的银行在大陆设置了20多个分支行网点和办事处。2014年,台湾银行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有望来广州开分行。相比大陆的银行,台湾地区的银行会带来哪些服务或影响?
     李纪珠认为,首先,会强化电子银行这一块。其次,台湾的银行在如何控制中小企业放款风险方面颇有经验,这将是业务重点。
     陈佳文则表示,“我们首先还是做中小企业客户,包括在广州的台商以及和台湾有业务往来的企业,然后再慢慢扩展到其他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等外资行尽管2007年开始进入内地,但发展多年仍“不温不火”,目前资产总规模仅为银行业总量的2%~3%。对此,陈佳文表示,相比欧美外资行,台湾的银行最大优势就是两岸的语言和文化互通,台湾的银行对大陆企业的了解和学习会更快。林建甫认为,台湾银行业利润薄服务好,赚的是辛苦钱。他预计,台湾的银行进入大陆后,会带来好的服务。
     建言
     推行利率市场化早比晚好
     台湾金融业专家学者和银行经营者也对大陆利率市场化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一、开放民营银行需做好相关配套措施
     刘忆如认为,目前全球利率趋势是往上走,但走得还不太多,因此现在推行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早做比晚做好。
     李纪珠认为,大陆第一批批准的5家民营银行,已体现出市场差异化,而且数量没有那么多,不会出现台湾当年的情况。“但后面的相关配套措施是关键,比如在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时候,受到冲击的银行怎么退出?怎么加强平时监管?这些问题要先行考虑。”
     二、互联网金融创新中仍需平衡监管
     对于大陆风生水起的互联网金融,李纪珠认为监管需要平衡需求、创新和金融稳定三个方面。
     台湾大学教授、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达业认为,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鼓励创新同时需加强监管。“台湾的银行曾经给学生滥发信用卡 ,后来1997年金融风暴后发生大量坏账,银行收紧这块,监管也加强了。”
     三、加强票券市场建设
     刘忆如认为,台湾利率市场化成功的关键是设立全国性的票券公司以使短期利率市场化。林建甫认为,建立统一的票券市场是可以参考的重要经验之一。 此外,林建甫认为,市场建立信用很重要。“在大陆,大家都在假设官方保障或刚性兑付,监管风险就很高了。在发达国家,理财跟存款风险是不一样的。希望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
     反思:代价惨重配套政策很重要
     曾在台湾地区银行监管部门任职的李纪珠表示,一下开放16家民营银行,没有考虑市场的容纳量。当时的想法是,只要符合体制、健康的企业都允许进入,到市场里去淘汰。“这种想法太简单了”。她说,市场需求没有扩大,一下丢这么多家银行进去,造成的竞争非常激烈,大家的业务范围很集中、不容易差异化,市场也不容易扩大。当大银行的业务向下延伸时,最容易挤压到弱势的小银行,后来第一波倒闭潮中倒下的就是基层的农村信用合作社。
     另外一个教训是:当这些银行发现赚钱不易想退出时,门槛又太高。“当时并没有退出配套政策,导致银行都在那里撑着,期待还有存活机会。”李纪珠说。由于民营银行的破产倒闭潮,台湾为此付出了几千亿元新台币的代价。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1/05 16:05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