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首测空中网络是在东方航空MU5101上海-北京以及MU5108北京-上海航班上,乘客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或PAD,登录微信、收发邮件、视频聊天。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两种主流技术方式用于实现空地互联。一种是ATG(空地),即地面基站向空中发射信号模式。还有一种是用通讯卫星,包括L波段海事通讯卫星和Ku波段通讯卫星传输信号。中国电信采用基于Ku卫星宽带空地互联业务商业试用。
全球航空公司提供机上访问互联网业务,主要基于网络平台分为卫星通信网络及地空通信网络,国内三大运营商目前在地空互联通信领域展开竞争。但要立即实现在空中Wi-Fi商用,仍显得“不接地气”。
1、“安全争议”没有答案。中国电信市场部总经理齐炳辉称,机上通信在国外已有10年历史,空中上网也有四五年,美国约有近2000架飞机可以空中上网。国外有些公司已允许手机在飞行模式下全程开机,包括起飞和降落阶段。国内航空公司对上网的要求则很严苛。飞机起飞后爬升到3000米以上才允许开机并提供服务。当飞机下降高度低于3000米时,设备自动关闭。不过,“手机上网”是否会给飞机安全飞行造成影响,至今仍然没有答案;
2、网速没有问题,稳定是前提。在国航测试航班上,空中上网实测带宽达到32M,可以同时满足全舱250人收发邮件、浏览网页、微信聊天等需求。2014年4月16日,中移动开启空中4G网络测试,网速最高可达30兆。这32M带宽是所有使用者共同拥有,越多人使用,分配到个人平均带宽就越小。东方航空方面透露,即使今后进行商业测试,也不是航班上所有乘客可以使用机上WiFi。网络速度只是其中一方面,上网稳定性才是致命的。国内航班多为3小时左右,网络需求不大。而国际航班飞行时间很长,这才是考验网络漫游(譬如,中国移动4G)能力的关键;
3、资费不会便宜。目前,国外航空公司对空中上网收费分不同情况,有些会开放几个与自己有合作的网站,但是自由浏览要收费;有些只对比较低速的链接免费;也有完全不收费的。中国电信将采用支付方式、可接受资费标准、使用流量、时长和习惯等情况进行统计和调研,具体标准待定;
4、商用无时间表。霍尼韦尔(Honeywell Aerospace)一份调查报告显示,66%乘客在选择航班里会考虑其是否提供无线网络。按我国民航年均运送旅客3.6亿人次,人均飞行2.5小时计算,一年就有9亿小时,商机还是不小。东航转型办公室副主任张弛称,国内乘客实现空中上网尚无时间表,但专业预测称,到2015年,全球将有25%民用飞机、100%的公务机实现上网功能。
由于民航局“规定”要在飞行过程中关闭电源,不能够使用智能手机,因此,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飞机上Wi-Fi只能算是技术性一次演示,距离“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