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方面,中国的工业和消费继续维持了平稳的态势,结构调整继续优化。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0%,比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从1月份至今,该数值从最初的8.6%上升到目前的9.0%,维持缓慢恢复的长期态势。
在工业增长结构上,基础原料和传统产品增速继续低于战略新兴产业增速,动力切换的方向明确。
高耗能产品产能过剩,受此影响,进入7月之后,工业生产的调整仍在延续。7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速从6月份的5.7%放缓到7月份的3.3%,佐证了工业生产在短期调整。
来自莱钢集团公司营销管理部的王雷称,7月份国内钢市整体弱势盘整。资金紧张仍旧困扰着钢铁行业。
但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分项的同比增速最高,达到16.6%,而铁路等行业正是近期中央政策支持的重心所在。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结构的改善也非常明显。今年以来,中国的消费数据一直稳定在12%左右,7月份尽管略有放缓也维持在12.2%。限额以上单位的网上销售额今年以来的增速一直稳定在50%以上,中国居民消费向网络转移的态势越来越明显。
高投资时代不再
“新常态”的一个特征就是以往过度依赖投资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949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这是2002年2月以来最低的投资增速。
国家统计局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一大原因是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较强的观望心态,投资活动更趋谨慎。初步计算,因1~7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影响全部投资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左右。
联讯证券分析师盛旭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房地产投资依然成为掣肘投资增速的最大力量。
除了房地产之外,国家统计局认为,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投资积极性。另外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融资平台监管趋严等因素制约投资增长。
这样的增速放缓或许正是中央端正地方发展观所需要的。因为过度依赖投资、片面追求GDP的发展正是过去一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压力越来越沉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对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对做好各方面工作影响很大。
经济继续增长可期
上述政治局会议还强调,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定向调控。而定向调控的取向也预示了未来的经济增长将是增速提高与结构改善并存。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了这一情况。1~7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42149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仅比1~6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全国平均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中央定向加大铁路、水利、保障房和棚改的引导政策继续发挥成效。
1~7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1.4%,增速回落2.8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7.2%,增速提高1.7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1%,增速回落2.5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9.6%,增速提高5.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称,随着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回升,后几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将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高盛高华经济学家宋宇表示,到目前为止公布的数据大致符合他们对三季度实体经济同比增长7.3%的预测。预计政策将继续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因为年初至今累计实际增速勉强符合7.5%的年度实际GDP增长目标,同时去年下半年环比增速较快的基期效应意味着环比增速保持强劲仍是基本实现全年增长目标的必要条件。
相关
“强式微刺激”激发下半年增长动力
总体看,经济下行压力虽不容小觑、稳增长和调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但“微刺激”政策效果正在进一步显现,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