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储中介生意不如往年
每到6月底和12月底,许多银行为了达到存贷比考核水平,往往不惜高额揽储。这个时段往往也是嗅觉灵敏的资金掮客最忙碌的时候。不过,笔者从几个掮客经常发帖的网站以及贴吧、论坛看到,今年的发帖量较上年大幅减少。有从业者表示,他们的生意不如上年6月火爆,利息也比上年要低不少。
笔者在某贴吧看到一则广告,其中写着“各个省份贴息存款,本人主要做浙江省内银行存款双倍或以上,省外基本是大票,省外点位更高,月底最后一天冲量存款等”。这位来自浙江某地的掮客L先生向笔者表示,冲量是按照2%的利息收费,如果存入500万元,1天的利息大概是1万元,这个利率没有上年高,由于上年有了两次钱荒,银行给的利率相对更高,为3%~7%。
L先生向笔者透露,掮客的佣金也很高,一般抽取0.5%~1%的价差作为回报。若筹1亿元存款,掮客能获得5000~1万元的佣金。掮客们一般招揽几十亿元并不是特别难,一个季度也能获得几十万元的佣金。
得知笔者身处外省,L先生表示,他们不能做省外业务,只能接浙江省内的。笔者也注意到,论坛和贴吧的帖子上写的多以浙江、江苏、上海、广东这几个省市为主,而基本看不到北京掮客的帖子。L先生表示,北京监管较为严格,掮客也不敢大肆进行宣传。
除了这种短期资金来冲存款,这些掮客同样可以做定存,做定存基本没有地区限制,而且收益更高。一则招揽广告写着“广东农商银行6个月,个人款企业款皆可,100万元起,福州市区内定金接人,外省订机票,下飞机定金接人,如果有真实资金方能做的,可以给看操作成功的所有相关单据照片”。
市场流动性宽松
事实上,昔日资金掮客的“好日子”与那场惊天动地的钱荒风波有关。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达到史无前例的30%,资金利率全线大涨。众多金融机构都在市场上疯狂找钱,无论是投资经理还是研究员,甚至金融机构后台支持人员、行政人员都在奔走相问“还有钱吗”。
为了避免重蹈钱荒覆辙,近期国务院专门推出“定向降准”措施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而银监会也专门发布文件规范商业银行非标资产,种种措施均有利于缓解市场流动性的紧张。目前,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持续走低,显示货币供应充足,今年将难再现钱荒。
不过,即便目前市场整体流动性趋松,照样有一些银行分支机构、支行存在资金缺口。南京地区一位专为外地银行拉存款的“资金掮客”小张6月初陪几个“银主”去了黄山、三清山,6月底,还要去浙江丽水观光。银行对这些存款大户们热情有加、专车接送,还附送土特产。“有时候为了拉存款,会采取各种增值服务,如果是外地的大资金源,会为这些存款大户订机票、专车接送,并由掮客陪同他们游山玩水。然后在银行开办一个网银,便可以将资金转入银行。实际上,定存的收益非常可观,半年利息达到了4.5%。”这位从业者这样说道。
笔者注意到,各大银行资金额度通常都很高,根据银行级别分成几个资金需求级别:国有大行的资金缺口往往超过10亿元;股份制银行的资金需求超过亿元;城商行、农商行的资金需求高达千万元;小型农信社资金缺口可能就在几百万元到千万元之间。
另一位来自浙江的Z姓掮客向笔者表示,月底才能做冲量,不能提前做。若现在把钱存银行和月末存银行的利息收入是一样的,对存户而言也不合算。当笔者问到,月末资金面那么紧张不担心找不到资金源吗?这位Z先生表示并不担心且资金源一般都很充足。
银行买存款是恶性循环
作为一种市场的产物,资金掮客的出现到底合不合法?
央行曾明确规定高息揽储是违规行为。2000年,央行颁布《关于严格禁止高息揽储,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通知》,规定各金融机构(包括邮政储蓄机构)必须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严禁擅自提高利率,或以手续费、协储代办费、吸储奖、有奖储蓄、介绍费、赠送实物等名目变相提高存款利率。
目前央行活期存款基准利率是0.35%,日利率只有0.00972%。掮客们日利率2%的报价比央行规定的报价高出200余倍。这种做法明显违反了央行的规定。
掮客的行为会导致存款高息情况的出现,这是不正常的。但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在存贷比考核监管模式下,为满足月末、季末、年末的考核,一些银行只好买存款满足存款的量。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为了市场的排名而采取“买存款”的行为,这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
掮客的出现是一些银行平时按照银行自己的经营方式来放贷和发放存款,不满足监管层的要求,商业银行为了报表符合监管层的技术性指标要求,于是采取向掮客招募存款的一种方式。一方面,监管层指标过于严格,有些经营机构比如小商业银行做不到这种要求。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运作方面也不规范,在月初的时候,只要有利可图,随心所欲放贷,并不会管存贷比,但是到月末面对存贷比考核时,就不得不采取各种方式来招揽资金。
银行监管方面表示,银行买存款的行为对金融市场会造成诸多危害,首先是孳生了职业金融掮客,大打政策擦边球,易引发非法集资、诈骗等经济案件。同时,加剧了存款弄虚作假行为,造成国家金融宏观统计数据失真,误导货币政策传导。这种不正当存款行为,使银行成了受害者,也成了害人者。靠高额回报和变相增加支出增长的存款,更会加剧存款竞争混乱,使整个存款市场乱象丛生;既抬高了社会整体融资成本,导致银行经营利润下降,也会诱发银行为转嫁成本不断抬高贷款利率,从而加剧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使整个金融经济生态呈恶化趋势。
要改变银行买存款方式,只能通过银行经营方式转变,不应该一味地追求规模,而应该重视银行存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