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不断档”,业内对出台混合动力汽车平行支持政策的呼吁也在继续。能否把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放到同等位置、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能否并重,这些均成为业内争议的焦点。
在9月5日召开的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反复强调,“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同时,需要继续鼓励和促进各种节能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千万不可顾此失彼。”
国家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在论坛上也表示,应区分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概念,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属于新能源汽车,已经取消相应补贴,目前可能会研究其作为节能汽车的“补救措施”,但“在导向上还是有一点区别”。
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的研讨持续火热,销售数据也很给力。工信部网站9月5日公布新能源汽车8月产量,当月国内生产新能源汽车5191辆,同比增长近11倍;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11万辆,同比增长328%。
概念上混淆
2014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于9月5~7日在合肥开幕,国家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和发改委等多个部委领导前来调研并参与了论坛讨论,相关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也相继做了报告。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万鑫铭在总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时特别提到,2014年国内混合动力客车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原因在于新一轮的示范推广中普通混合动力没有被纳入普及范围。
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共销售节能和新能源客车9000辆,其中纯电动客车仅1000辆左右,剩余大部分均为普通混合动力客车。2013年6月后普通混合动力客车补贴中止,大部分车企在完成既有订单之后,均停止了普通混动客车的生产和销售。
在论坛交流环节,国家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特别回应了关于混合动力的业内意见,他认为目前在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概念上仍有所混淆,但现在的规划里已经非常明确,插电式的混合动力不属于新能源汽车,因此新能源汽车政策将不包括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根据今年7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将以纯电驱动为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张相木表示,他认同业内关于发展节能汽车的重要性,国家也会研究相应的节能汽车政策,但强调“这和新能源汽车是两个方面的事”。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购买补贴不会恢复如前。他认为,普通混动客车运营时已享受燃油补贴,如果在购买上继续实施推广补贴,那新能源汽车就失去了竞争力。“在导向上,还是有一点区别的,取消是经过慎重研究做出的决定,希望大家理解。”
以合肥常见的12米燃油公交车为例,使用10年将获得80万元的燃油补贴,而纯电动公交车仅一次性补贴50万元,为此公交公司使用纯电动公交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合肥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副院长潘轶山向记者表示,普通油电混动客车在节能减排上贡献很少,建议减少对混动客车的燃油补贴和增加对新能源客车补贴,有利于鼓励更节能新能源客车的使用。
中汽协欲纠偏
有与会者提出,国家已明确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力汽车为主,混合动力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但是目前不是我们国家选择的发展战略。
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则表示:“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着眼于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推广普及节能汽车着眼于大幅度较快地降低汽车燃油销量,都是为了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叶盛基称这是自己“特别要说”、“要反复赘述”的内容。他认为,目前的环境都在强调新能源汽车,而忽视各种节能汽车和节能技术。他称,新能源汽车是新型的战略产品,是汽车行业的未来,但其产业化进程可能还需要比较长的过程和积淀。
而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较为成熟,世界各大公司对于混合动力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视,从现实状况上说,如果要做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的目标,“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2020年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必须发展混合动力汽车。
叶盛基强调,混合动力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从动力角度来看,纯电动力和混合动力的电池及控制也是相通的,不同的是混合动力汽车成本较低,在现阶段推广规模应该比纯电动要宽泛一些。此外,燃料电池汽车也需要蓄电池和能量回收,一定意义上推广混合动力也是为燃料电池汽车打下基础。通过混合动力技术的不断运用,也可以进一步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及零部件的发展,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个微妙的现象是,中汽协秘书长董扬在9月6日召开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就“未来发展到底是应该发展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的路线取向”进行了纠偏,他称二者同样重要,“都是对的”。
董扬认为,目前对新能源汽车主要从国家财政补贴的角度进行了划分:由于纯电驱动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性比较强,需要政府推动来重点发展纯电驱动;混合动力由于节油效果,投入产出比较好,比较适合产业角度推动,由行业或者企业用优惠政策来带动推动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