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围绕“新常态” 努力挖掘改革红利
日期:2014-09-19 13:35  点击:31
  “新常态”是经济发展到达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一种趋势性变化,其首先表现为中国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速度将出现明显递减。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才开始,调整的时间和程度都远远不够,经济增长缓慢下行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现象。
    “新常态”还表现为经济结构调整将加快,出现深刻的结构变化;增长动力和机制发生变化,即从主要依赖要素投入增加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转向主要依赖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要素生产率的新增长模式。
    当然,“新常态”也有好坏之分。好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顺利换挡,结构不断优化,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坏的“新常态”表现为经济增长失速,结构不是优化而是在恶化,像上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及亚洲金融危机后泰国的情况。
    好的“新常态”的形成面临许多挑战,最大的挑战来自体制机制阻碍经济增长的活力、效益和潜力发挥,解决这些问题一靠改革,二靠主动实施结构调整战略。其中改革是原动力,通过改革将释放出增长红利、结构优化红利、创新红利,这是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形成新动力(310328,基金吧)的根本决定因素。
    应当看到,“新常态”之下,金融业的发展也面临深刻变化:首先,经济增长趋势性放慢,必然使金融业的成长性受到明显影响,金融业的高增长、高利润常态将让位于中速增长、市场竞争加剧的“新常态”;其次,金融业结构正酝酿重大变化,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性的降低、房地产调整等,都将导致间接融资比重明显下降,同时,企业对创新要求的提高和政府融资渠道的变化,会促进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三是金融业的深层面矛盾和风险将会在“新常态”下凸现,对金融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形成巨大挑战。
    我国银行业发展正面临重大的战略选择,这种选择包括适应新经济增长常态的需要,调整增长目标,放弃高增长思维,将银行业增长目标调整为“中速高效安全”。但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快深化银行业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提高银行业的长期竞争力,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释放银行业的竞争红利。过去利率管制与高增长的结合,使银行产生了丰厚利润,但随着高增长时代的结束,利率管制导致的扭曲问题成为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大障碍。为纠正这一现象,加快利率市场化成了金融改革的重头戏之一。尽管这一过程必然给银行业带来市场竞争度增加、利息差缩小、银行利润压缩的结果,但银行业可能由此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机制,即靠竞争和管理来取胜。同时,尽管因市场管制带来的高红利消失,但这会驱使银行改善各类金融服务,形成更全面、更有活力的银行赢利模式。
    加快银行业的金融创新,释放巨大的金融业结构优化红利。金融结构变化的表现是间接金融比重下降、直接金融比重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业地位的下降或衰落。相反,许多方面需要银行业与之对接,特别是在政府融资方式将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形下,债券市场的发展使银行业在衔接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上的优势更明显。另外,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各种衍生工具的发展也都离不开银行业的配合和创新。特别是金融资产和产业资本的证券化以及产业的常规资产重组过程,都需要银行业的创新予以支持。
    完善银行业金融风险监管体制,增强银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房地产调整必然带来银行金融风险的集中释放,对此,银行业必须完善风险监管机制,创新化解金融风险的方式,方能 “化腐朽为神奇”,实现业务健康发展。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研究员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1/26 06:0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