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40家医院改制勾勒三种模式
日期:2014-09-23 08:19  点击:46
   2014年,企业医院改制成为整个医疗服务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在《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中明确表示,“制定国有企业所办医院改制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国有企业医院改制试点。”
     年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再一次提出,“推进政府办医院改制试点和国有企业医院改制试点,着力在调整存量、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尽管尚无政府办公立医院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的困难和艰辛,但企业医院复杂的历史背景、权属结构,尤其是国有资产的确权、医院职工的安置等核心问题,也让企业医院的改制并不轻松。
     本期报道我们选择了企业医院分布集中、改制经验丰富的湖北省武汉市,作为企业医院改制作为剖析的范本。实际上,近期国家卫计委体改司课题组,以及国家卫计委体改司会同国资委企业改组局都先后到武汉市调研。
     截至目前,武汉市大小改制的企业医院已将近40家,除了整建制移交政府、高校以及直接出售给私营资本的企业医院外,武汉市形成的企业医院改制模式主要为股份制。
     对于渴望参与优质企业医院改制的社会资本而言,股份制有可能成为一种最主要的实施路径。因此,武汉市企业医院的改制经验值得参看。
     一、此轮企业医院改制的新特征
     企业医院的出现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我国医疗卫生发展进程中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主要涉及煤炭、铁路、石油、石化、钢铁、电力、邮电、纺织、交通、建筑等行业的国有企业。
     企业医院的主要性质是企业内部的一项福利事业,主要以保障企业内部职工健康、促进企业生产和发展为目的。企业医院制度在早期实行劳动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下,曾经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企业医院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和优势,逐渐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在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改制”成为了贯穿整个企业医院发展的一条主线。而关于企业医院改制的政策背景,也可以大致分成两个主线:国有企业改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企业医院改制的前期,主要是围绕着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国有企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在进行公司制度改革的同时,开始逐步剥离原有的社会职能。医疗作为原有企业办社会的职能之一,也在剥离范围当中。
     进入2000年以后,尤其是2009年新医改启动以来,企业医院改制逐步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新医改坚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企业医院改制也越来越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口。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指出,此次企业医院改制与上一轮改革有着较大本质区别。
     包括提出改制的主管部门不同,上一轮为国有企业主管八部委(并没有卫生部门),而此次主导改革的为国家卫计委;改制目的不同,上一轮的出发点是为国有企业减负,此次则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大环境不同,当年国有企业普遍亏损、医院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现如今投资医院产业异常火爆,医院俨然成为各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企业投资医院的动机不同,最初企业办医只是为了解决职工就医、属于福利性质,现在国有企业投资医院更多是从产业布局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角度考虑;国有企业改革导向不同,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实施的是国有股减持,而此次是提倡发展混合所有制。
     二、企业医院改制的三种类型
     前后两轮企业医院改制的目的、内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本轮企业医院改制很大程度上是从被动剥离转变为主动改制,但目前关于改制的思路设计都并不清晰。
     例如,企业医院是由国有企业举办的,但它们是否属于“公立医院”这点并不明确。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此前便在公开场合谈到《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的背景时表示,关于“什么是公立医院”目前的含义并不明确。
     这样的现状让企业医院处境尴尬,一方面很多地方将国有企业举办的医疗机构视作公立医院,使其承担公共卫生的服务职能,但另一方面,企业医院却很少享受到与政府部门举办医院的同样待遇,尤其是在财政补贴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医院改制究竟应该改什么就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国务院医改办此前在地方调研社会办医时便已经注意到地方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问题,包括是否允许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举办医疗机构;是否应该继续支持国有企业办好所属医院;是否允许国有企业或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联合举办新的医疗机构;国有企业所属医院如何与当地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同步实行综合改革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方鹏骞认为,可以从医疗机构资本结构的角度来认识企业医院的改制。“企业医院改制的这个”制“,我认为包括三重含义:体制、机制和所有制。”方鹏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对这三种形式做了详细解释:
     体制改变,是指国有企业医院在剥离后,由从属于企业的职工医院转交由政府管理,或者成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但仍保持公有制形式。这种形式较为明显的表现在铁路系统的职工医院当中,如武汉市武昌医院,即是由武昌铁路医院整体移交地方后改制而成。
     机制改变,是指国有企业将医院的部分所有权转让给社会资本,使医院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非营利性医院,即当下所称的混合所有制。这类医院改制后按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医院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武汉市汉阳医院即由原中铁大桥局的职工医院,改制为由中铁大桥局持股30%,湖北和润联公司持股70%的非营利性医院。
     所有制改变,是指国有企业将医院的产权整体转让给个人或私营资本,或者通过股权认购的方式转由内部职工持有。例如武汉紫荆医院,即由武昌车辆厂职工医院引入社会资本全额收购后改制而成。
     三、武汉国有企业医院改制概况
     武汉是传统的工业城市,根据2013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6个超过千亿的行业分别是企业、装备制造、电子、食品烟草、能源以及钢铁。
     与此同时,武汉地处长江中游,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京广铁路与长江在武汉交汇,京九铁路也在武汉与京广铁路相联结,形成沟通华北、西南、中南、华东地区的铁路网络。这使得铁路、航运等国有企业在武汉布局集中。
     在国有工业企业布局集中、企业医院数量丰富的背景下,武汉市也较早开始了企业医院改制的进程。据武汉市医改办统计,截至2014年初,武汉市共有2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医院完成不同类型的改制,另有10余家国有中小型企业医院改制成为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前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医院当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股份制改造为主体的国有企业医院改制模式。
     例如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模式,国有股完全退出,职工个人股占比100%;武汉市普仁医院模式,国有股占比16.1%,职工个人股占比83.9%;武汉市汉阳医院模式,国有股占比30%,社会法人股占比70%;武汉紫荆医院模式,国有股分两步完全退出,社会法人股占比100%;华润武钢医院模式,国有股占比100%,分别由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与华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新医改启动以来,武汉开始实施《武汉市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11-2020年)》,借鉴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国内外特大城市在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和建设方面的经验,通过人口规模和结构预测、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量预测等手段,确定相应的医疗用地规模、建设规模和床位数,为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的医疗卫生机构预留发展空间,为社会资本进入国企医院改制创造条件。
     随后,武汉市还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和《武汉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进一步明确社会资本办医在科研、信息等方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外,还开始推进实施打造一批高端医疗品牌的顶天工程。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2/31 04:43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