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步入新常态
“从美国经济来看,2013年的经济增长率是1.9%,今年可能达到2.1%。失业率目前降低到6.3%,如果看劳动参与率,失业率达到10%甚至更高。”林毅夫说。
欧洲2012年经济第二次出现负增长,2013年是-0.4%,今年原预计会好一点,但上半年情形又不好了,所以欧洲今年增长率可能在1%以下,比应有的3%的增长率低了不少。
而亚洲部分国家,比如韩国2010年经济增速是6.3%,2013年只有2.8%。新加坡2010年增速是14.8%,2011年剩下5%,2012年只剩下1.3%,2013年是3.7%。“经济增长的总态势是一样的,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现在趋于常态中,经济增长疲软,消费增长也慢。”林毅夫说。
林毅夫分析,发达国家尽管在低增长、高失业的情形下,金融市场的投资却较大。欧洲中央银行此前宣布继续放宽货币政策,希望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或鼓励消费,使经济不会继续往下。而美国、日本则推出宽松货币政策来对冲。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没办法给国内的结构性改革创造必要的空间,结果就是经济长期疲软,失业率会长期高。货币政策会长期宽松,利率非常低。而在金融市场上的投机非常多,泡沫会很大,风险非常高。
国内企业依靠并购和技术潜力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林毅夫认为,中国2014年可以达到年初提出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因为是中等发达国家,即使现在的产业过时还可以进行产业升级和投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和铁路、港口建得多,城市内部地下管网还有投资机会。城市化、改善环境也要投资。不仅政府有钱,老百姓也有钱,储蓄率高达50%。“我们有能力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靠启动内需来维持7.5%左右的经济增长。除了产业升级和投资以外,还要依靠技术潜力。”
在他看来,未来5年或是更长的时间,中国经济应该在7%到7.5%的增长区间中。这给予了中国企业家海外并购的机会,前提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研发、互联网、基因工程、纳米、新能源,都给了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海外并购这块会给企业无限的发展空间,并购以后就不用在国内重复投资,比如像钢铁等。”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是因为具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要在2020年工资水平翻一番,这些企业的工资将由月薪500美元增加到1000美元,大量加工型企业将会失去竞争优势。“应该像日本那样,出口服装、玩具、制鞋的企业,可以留下少数企业,留下两端去做品牌、营销和研发,大量加工的部分必须转移到海外。”林毅夫说。
劳动密集型企业应转移到哪些地方呢?有人会想到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再远一点是孟加拉。中国的体量很大,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制造业开始,加工开始转移,整个制造业的人数是970万人。20世纪80年代,韩国雇佣的人数制造业是230万;中国台湾不到200万人,香港100万人;新加坡有50万人,中国大陆是1.5亿人。
“世界上有哪个地区能承接中国1.5亿人的制造业转移?电子加工业还有1000多万人。我认为是非洲,非洲现在有10亿人口,绝大多数是年轻的劳动力。”林毅夫表示:“这跟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情形完全一样,当时有10亿劳动力,大部分在农村,而且是年轻劳动力。非洲目前的工资水平在全世界是最低的。但是到非洲去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对非洲太不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