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热衷于投资科技股的基金经理们,虽然在数年间各领风骚,却鲜有持续二三十年业绩突出者,原因有三。
第一,科技进步内在的突变性决定了科技股投资人业绩内在的不可延续性。从PC时代的微软、英特尔,到互联网1.0时代的雅虎、美国在线,再到互联网2.0时代的MySpace、脸书、推特,从功能机时代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到智能机时代的苹果、三星,每一次貌似漫不经心的技术更替,都有可能演变成改朝换代的颠覆性飞跃,让原有的行业领先者一夜之间发现护城河被夷为平地,或者进攻者已经绕过旧城在别的地方建起一座更大更辉煌的新城了。
绝大多数投资者很难在每一次的技术变迁中都跟上节奏,而技术更替的残酷性又决定了一次错判就有可能导致毁灭性的投资后果。
第二,科学技术是不断变化的,蒸汽机、汽车、飞机、电话、收音机、电视、计算机、手机,每一个年代都有划时代的新技术,但是喜新厌旧、贪婪恐惧的人性却是不变的。
新技术肯定是好事情,谁都想要;想要的人太多了,估值就过高了。过高的估值往往透支了任何新技术未来可能产生的收益,过高的期望最后总是以过多的失望告终。
第三,虽然新技术的前景广阔,初期的行业格局却非常散乱,百舸争流,绝大多数投资人很难在事前判断出谁是最终赢家。一旦不能押对赢家,行业发展再好也没有意义。
电子商务如今如日中天,但对于15年前买了eToys、WebWagon那些后来破产了的电商企业的投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硅谷曾经有过统计,在风险投资的1000个项目中,扣除最成功的8家,其他的992家总体上是不赚钱的,而这8家则是成百倍上千倍的暴利,也就因而成为报纸的头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到能够掩盖背后的巨大风险和沿途无数的尸首。
然而,无数人还是在70倍估值的科技股中寻找着十倍股、期望着一夜暴富。
其实,对于科技股,需要从一种“狗年”的角度去看。狗年是什么意思?三岁的狗就相当于三十岁的人,一个两岁的互联网企业就相当于一个二十岁的传统行业。
比如移动互联网这个行业还很新,但仔细看里面的细分行业,不管是搜索、导航、杀毒、电商、软件分发、社交平台、游戏平台等,其实很多领域的前三名,都已经若隐若现地看清楚了。
而A股爆炒的许多公司都在行业的前四名之外,在这种赢家通吃的行业里,第四名以外的公司其实没有多少价值。成长的故事被一次又一次的季报证伪后,这些股票又开始玩资产注入、并购、重组的游戏,依然追随者众多,令人感叹。
现在的估值跟未来的成长性,哪一个更重要?当然是成长性更重要,但未来的成长性是不确定的、难把握的,而现在的估值则是确定的、可把握的。未来确实很重要,但绝大多数人是把握不了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投资必须把握你能把握的东西。所以对多数人而言,也许更应该买入那些相对于目前的资产、现金流、盈利能力被严重低估的股票。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发挥自己的优势,买便宜的好公司,注意安全边际,逆向思维,人弃我取。
这些貌似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其实也是投资中最本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