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线下的信息向线上迁移,这是当前大多数进行O2O服务或其他互联网服务的公司所做的事情,以此来消除用户与商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大方向上来看,这并没有任何问题,无论是对于商户还是对于用户,都非常有利。
但是,在互联网像鲸鱼一样大肆“吮吸”线下信息的时候,其中所夹杂的信息内容质量,是一个大问题。团购、分类信息网站、论坛、移动社交软件等都在这上面吃过大亏。7月22日,篱笆网、回龙观社区、昆山论坛等43家网站就因为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行为等而被要求关停整改处罚。团购网站大批倒下,和团购商户的质量不无关系。日前,移动社交软件友加就因为“涉嫌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而被要求责令整改,这些“血的教训”历历在目。
开放的互联网形态,让用户能够自由的在互联网相关平台上自由的发布信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介质的信息琳琅满足。根据CNNIC统计的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站数量为273万个,通信、搜索、博客、视频、购物、论坛等多种应用形态皆有。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接收量要比PC端快的多,也大的多,智能手机更容易制造信息和传播信息。不过,如此“鲸吸”式的吸收是好事还是坏事,还难以定论,但,肯定不会所有的都是好的,诸如造谣、涉黄、虚假等不良信息绝对大量存在。
作为信息接收的平台方,有义务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审查,特别是商户服务方面,更有必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审查,互联网绝逼不是“法外之地”,也不是“垃圾信息接收场”。
不良信息的反入
酒店房间外的小卡片,电线杆上的妇科病小门诊广告,传销,不合格的商品等,都学会了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着自己的事情,他们并没有因为互联网的陌生而选择逃离,反而却因为互联网的开放而发展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壮大。
搜索引擎、社交工具、论坛、博客等都成为了他们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手段,不良信息从线下向线上反入,是互联网平台所没有料到的。大公司还好些,“十人小分队”类型创业公司的产品,是不存在反作弊的,前期为了扩大用户量和信息量,会大量吸收各种信息,无论是否是违法、违规的,只要有大量信息存在就行。
这些不良信息几乎无孔不入,除博客、BBS、社区等地方,各个媒体网站的留言板、评论区也成了重灾区。这对于“十人小分队”类型的创业公司来说非常头痛,在没有很强技术的支撑下,只能通过人工手段来清除,但是,清除的过来么?有不少网站,就是被垃圾信息给做死的。
除去这些明显的不良信息外,互联网还充斥着另外一种有害信息——虚假。日前,央视就曝光了订餐APP平台上的商家食品安全毫无保障的问题。餐饮行业是一个看似门槛低,但是却无比复杂的行业,食品安全是最高的门槛之一,不少不良商家为了保证成本低,都会将不合格的食物回收处理再出售。餐饮O2O并不是一门好生意,至少,平台方无法解决餐饮的质量问题,他们不可能每一家都详细的去审核,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也无法去审核,只能任由这一畸形的乱象存在。
不良商贩利用当前火热的O2O平台对产品进行销售,实际上其产品根本就不能销售,平台方还去接入他们,那不是纯粹害人吗?今年,P2P网贷行业发生不少老板跑路事件,这个和线下的骗贷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他们利用了互联网的便利而已。
自我审查势在必行
究竟是无力驱逐还是放纵这些乱象存在,平台方的想法外人是不会知晓的,毕竟其自身也有可能是行骗获利的一份子,比如网盘,盗版视频网站。
既然作为平台方存在,就有义务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审查,盈利了归平台方,出事了就和平台方无关,要知道那些可能是骗子的公司在平台方是投了广告的,难道就不对广告主衡量一下吗?连营业执照都没有的公司,也放任自流?
越来越多的不良信息在平台上出现,这些信息很容易造成其他用户的损失,平台方肯定是有责任的。所以,平台方有必要进行自我审查,对平台上出现的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最大程度的避免虚假、不良信息的出现,以保证其他用户的利益。
我担心的是,很多平台,根本没有意识到信息的审查问题,其根本就没有想过平台上流通的信息需要审查,这是最致命的。自由、开放被认为是互联网的灵魂追求,但是,自由绝对是在既定的范围内自由,没有任何规则,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最终导致的就是不良、虚假信息泛滥成灾,分不清真假的信息在平台上流转。平台越大,用户越多,可能上当受骗,可能产生的危害,就越来越大,没有,绝对的自由。
订餐APP、P2P网贷平台、O2O平台、团购等提供线下对线上信息迁移的平台,都应该针对商户信息进行深度审查,首先保证商户信息的真实性,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保证服务的质量,其次才是平台的壮大、扩张。只有保证这些,在今后的移动支付、移动商务服务等领域,让用户去相信平台。
快速扩张的移动互联网环境,给予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以契机,他们在PC段的手段,已经快速的进入到移动互联网上来,移动社交、移动电商、O2O服务等,他们很容易将这些信息制造并传播出来。平台越大,可能出现的危机就越大,线上危机,必须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