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捕
主动出击,40余个境外缉捕组无一失手
抓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全国公安机关交出这样的成绩单,背后充满了艰辛和坎坷。记者在“猎狐2014”专项行动办公室采访了解到,除了长途跋涉带来的身体疲惫,国际警务合作机制的搭建、国家法律规定之间的衔接、他国风俗习惯的尊重、语言交流的顺畅等问题都需要充分考虑。
其中,对周某的缉捕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据了解,周某本是河南某公司老板,2011年10月以来,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存款2亿元。今年5月,资金链断裂,周某潜逃境外。
“逃到天涯海角,也要绳之以法。”河南公安机关锁定周某藏匿地点后,立即飞赴哥伦比亚。“9月19日,我们经历了34个小时的漫长飞行,抵达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市。那里地处高原,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人喘不过气。我们顾不上身体调整,立即投入战斗。”据河南省三门峡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宋满刚介绍,“哥伦比亚法律规定,警察必须持有当地大法官签发的逮捕令等法律文书,方能进入住宅抓捕。我们蹲守在周某藏匿地点外10小时,才将他成功抓获。”
据公安部经侦局缉捕行动队队长文小华介绍,为了确保缉捕的高效,他们制定了“四套战术”,即情报导捕、主动出击、以我为主、拓宽渠道。“之前的做法是在世界范围内发出红色通报,等待各国反馈。现在,我们变‘被动等靠’为‘主动出击’,派出工作组与他国警方共同战斗。”
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50天抓获71名、80天抓获128名、100天抓获180名。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派出的40余个境外缉捕组无一失手。
劝返
苦口婆心,76名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回国自首
行动中,各级公安机关始终遵循缉捕与劝返并重的原则,有效促成一大批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
“劝返之所以效果突出,是因为境外毕竟不是天堂,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猎狐2014”专项行动办公室负责人刘冬说,外逃人员需要背负“被缉捕”的沉重压力,以至于他们在国外也是躲躲藏藏、寝食难安,很难融入当地生活。“如果是仓皇出逃,又不懂外国语言,那日子就更加不好过。”
对此,回国自首的李某也予以承认,“刚到国外,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夜里常噩梦连连。后来找到了一份工作,给当地一个建筑工地的包工头开辆破普桑轿车,过起了车夫的日子。”
据了解,李某是河南开封人,由于涉嫌经济犯罪,2005年潜逃至阿尔及利亚。“由于我国和阿尔及利亚没有签订引渡条约,要想把他顺利带回国并不容易。因此,我们选择劝返。” 河南开封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刘新生说,“我们每隔几天就与李某的家人讲政策、拉家常,终于感动了李某的家人,最终劝返了李某。”
今年9月27日,李某主动给专案组民警发来信息,同意回国自首。28日,李某乘坐的航班准时抵达上海浦东机场。
协作
“一人一档”,海内外执法力量密切配合
专项行动为何如此高效,刘冬首先强调的就是“协作”。“境内需要及时准确提供犯罪嫌疑人的动态线索;公安部需要国际合作、出入境管理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地方公安的扎实工作和快速反应;境外缉捕离不开驻外领事馆、警务联络官和当地警方的密切配合……”
据介绍,“猎狐2014”专项行动办公室已经会同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将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信息分别通报相关国家和地区执法部门,并列入“特别名单”。同时,各地各警种完善工作流程:浙江推出《境外逃犯工作清单》制度,重庆市成立工作组实行包干负责制……此外,全国公安机关还着力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和中资机构的联系,进一步扩大了信息资源。
“我们确立了‘逐人逐案’‘一人一档’的缉捕策略,有利于实现对重点案件的重点突破。”据刘冬介绍,对于藏匿在逃犯罪嫌疑人相对较多、缉捕条件较好的国家,他们派出专门工作组,会同当地执法部门共同缉捕。截至目前,已分别向泰国、菲律宾等周边国家派出20批次缉捕工作组,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75名,占全部已缉捕总人数的42%。
推进
精兵强将,“猎人”们正在满世界飞奔
“猎狐”的任务特点是时间紧迫、不确定性强、不确定因素多,这就要求“猎人”们兵贵神速。
“我们在全国各地抽调了一批精兵强将。来这之后,大家都反映时空概念完全不一样了。”文小华告诉记者,“今天去刚果(金)缉捕,后天去印度尼西亚押解,再过两天又到另一个国家,我们就是满世界飞奔。记得前几天去乌干达,整个来回3天几乎都在天上,只在酒店吃了一顿早饭,睡了3小时。”
“猎人队伍”的另一个特点是业务精湛。“经济犯罪嫌疑人是一个高学历、高智商人群,为此,我们的‘猎人’都是经侦专业、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甚至有海归,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刘冬说。
10月30日,公安部召开“猎狐2014”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视频推进会,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就在会上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果断的行动、更加务实的作风,切实将“猎狐”行动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