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IDC发布研究报告称,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276亿部,较去年同期的2.617亿部增长25.2%,其中三星和苹果位居前两位,紧随其后的是小米、联想和LG。而在今年上半年,第三名还是华为,LG和联想分列第四、第五。
杨元庆对联想很有信心,他称下一个财年在全球能够实现1亿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销量。这一目标和小米的“明年全球一亿台”的目标吻合。与此同时,华为今年的销售目标是8000万台,明年的目标尚未公布,但冲击亿台并非不可能。
事实上,在4G窗口被打开后,国产手机排位争夺战就已经开始,IDC中国负责手机市场跟踪报告的高级分析师闫占孟认为,国产手机在4G窗口发布产品明显更加积极,全球手机出货量排名未来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这或许意味着,三家中国企业之间的这场全球“抢三”争夺战,将会趋于白热化。
小米:
“三个小米”的三个问题
无论是从过去2年的增速,还是手机用户活跃程度,做了三年手机的小米已开始成为全球手机顶尖战团中的最有力挑战者。
有消息说,眼下它正进行新一轮融资,据称估值有望超过400亿美元。如果以此计算,小米科技将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这家推出手机三年多的创业公司确实增长凶猛。2014年上半年,小米含税销售额约为3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以年出货量6000万台计算,小米预期2014年全年营收有望达到800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MIUI是小米公司与国内手机厂商竞争的杀手锏。小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16日,小米通过销售大量的手机,形成了一个7000万规模的MIUI用户群。如在同样的亏损时,假设是小米和其他厂商都需要亏50元能够获取一个手机用户,但是很快小米将从MIUI的增值服务中将这笔成本赚回来,而它的竞争对手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据记者了解,进入今年下半年,MIUI已经月流水超过1亿元,其中按照下载量看,大部分是皮肤、壁纸类,而金额上主要来自于付费游戏收入。
熟悉小米内部事务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解读,未来的小米可以理解成:小米手机(含小米平板)、小米电视(含小米盒子)和小米路由器三大硬件核心产品线是“第一个小米”,MIUI及其所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生态相当于“第二个小米”,而小米计划花50亿美元投资的智能硬件100家公司将成为“第三个小米”。而建立在小米手机、MIUI生态之上的、手机之外小米生态的全新格局,或也是支撑小米400亿美元估值的原因之一。
今年以来,雷军在投资领域频繁“出击”。从小米与顺为基金领投积木盒子进军互联网金融、雷军控股的北京瓦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华策影视以及小米2500万美元入股iHealth进军移动医疗,再到金星投资与顺米投资凯立德。“雷军系”已经隐隐成为BAT之外第四大势力存在。同时,小米也成为“雷军系”投资公司群业务的交合点。如金山为小米提供安全、云存储等服务,YY则为其提供多人语音聊天功能,迅雷为小米提供云加速技术等等。
不过,激烈的竞争下,坐在全球第三位置的小米也并不很轻松。
IDC数据显示,排名前两名的三星和苹果,分别以7810万部和3930万部的出货量占据23.8%和12.0%的市场份额。在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之前,根据IDC的数据,第三小米、第四联想和第五名LG的份额只差0.2个百分点。
而雷军近日也对媒体坦言,小米的压力源于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产能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不断扩产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如何保证产品品质;第三个问题是,怎么更精准地预测销量,从而在品类增多的情况下,避免不同制式和型号的产品出现过多库存。
而在国际市场,小米正面临着包括专利、用户隐私等在内的多重挑战。目前小米进军海外的路线图是:港台试水,东南亚,然后再到10个国家,而海外扩张的重心是人口基数大,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足够成熟,当地人民对移动互联网熟悉的国家,比如印度和巴西,它们的市场状况类似于几年前的中国市场,小米在国内市场的一系列打法完全可以发挥威力。据称,现在印度用户也在排队买小米,每周都热情抢购,跟国内类似。
但小米的国际化并非一帆风顺。据悉,小米手机在台湾遇到的问题除了用户数据隐私,还有支付。小米手机的应用和增值服务用的都是米币,而米币基本上在大陆都是用支付宝来充值,而在台湾,支付宝用户并非主流。
眼下,小米把国际用户的资料放置在新加坡或者北美等海外的服务器,通过积极的本土化尝试,以努力减轻用户对隐私的担忧。
还有人把关注点放在小米的知识产权问题。在今年10月的WSJDLive会议上,小米的知识产权问题被主持人当作重点之一来提问。而在此之前,也有小米的竞争对手认为,小米扩张到美国和欧洲可能会面临大量专利侵权的官司,因为有观察人士认为小米并没有足够的知识产权与其他智能机制造商达成专利交叉授权协议。
“当涉及到专利,我们的情况和其他人一样。”小米副总裁巴拉表示,小米在中国申请了多项专利,在国外也购买了很多授权。诉讼风险对小米国际化扩张的市场决策方面“不是决定因素”。
不过小米对此已经警醒并已采取行动。今年4月,小米、金山、TCL等在中关村发起设立中国首只专利运营基金,预计募集3亿元人民币。一期重点围绕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汇聚专利资产,希望5年储备大批核心发明专利。
进击的小米如何解决好这三大问题,把自己规划清晰的生态建设真正做丰满,可能是未来数年间小米最大的看点之一。就在昨天,小米又宣布新浪网前总编辑陈彤加盟,并奉上了投资、运营版权内容的10亿美元“见面礼”。
华为:
从“规模化”到“去低端化”
而在市场份额争夺的过程中,不少手机厂商也把品牌美誉度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希望在“去低端”的同时真正与苹果和三星形成三角势力。
以华为为例,今年上半年,华为将全年终端的整体销售目标定位在8000万台,但8月份华为终端负责人余承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又再次强调规模并不是华为的追求,下半年华为的手机机型数量将会减少80%以上,从五六十款机型缩减至几款。
“如果供应链成熟的话,实际上可以做到1.2亿~1.5亿台。”余承东5月份时曾对记者说。
在他看来,手机厂商出货的节奏其实可以慢一些,在面对全球手机行业大洗牌、国内市场陷入价格混战的背景下,华为正在要求终端业务以利润而非规模进行布局转型。对于整个华为终端,特别是华为终端中国区而言,华为手机品牌度的提升比销售规模和份额的增长更为急迫。
在2014年,华为加大了重点区域的营销活动,并通过一系列的品牌推广如足球赞助活动加大消费者对华为终端的认知。在亚太和拉美的部分地区,华为已经成为当地的领导品牌。2014年10月,华为以43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被全球著名咨询公司Interbrand纳入“全球一百个最具价值品牌”,排名第94,成为该评选15年来,中国大陆首个登上榜单的品牌。
但从市场表现看,华为依然在品牌“爬坡”中经历着销量与市场之间必然的阵痛,被定位为中高端旗舰机型的Mate7在上市初期就经历了“缺货”烦恼。
“确实有些准备不足,销量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华为终端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Mate7中国上市后的首月单日销量突破1.2万台之后一直维持高位状态,在备货上华为已经加大了供应链的产能。
据上述内部人士介绍,目前华为的Mate7中国市场库存周转率为8~12天,比业界手机正常周转率30~40天低很多,这意味着手机几乎是从生产线一下来,马不停蹄经过运输、经销商周转到店后立马被抢光。但这依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记者近日从手机水货批发地华强北市场了解到,目前Mate7高配版本已经炒至4800到5100元,缺货严重。
“像Mate7元器件高达1500多个,有些元器件的备货周期长达3~5个月,我们已在加紧提升产能。”华为方面表示。
不过华为终端一路的成长似乎一直是“摸爬滚打”或者“吃一堑,长一智”。谈及去年华为终端的经验和教训时,余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无奈地说:“太多了,现在记得的全是教训和批评。”
两年前,余承东曾对媒体表示,在手机这个行业中,只有少数厂家能活下来,而当时华为消费者终端销售约75亿美元,手机发货量5200万部。主政三年后,余承东带领的华为消费者业务2013年营收首次突破90亿美元,仅仅是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就达到5200万部,居全球第三位,盈利能力也达到了历史最好时期。而在最新的数据中,华为消费者业务2014年三季度整体发货3203万台,其中智能手机发货达到1680万台,同比增长26%。
看上去,一切数据向好,而面对这样的成绩,余承东依然对记者表示压力不小,如果达不到利润增长指标可能就下课了。
的确,手机行业的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烈。在面对全球手机行业大洗牌、国内市场陷入价格混战的背景下,以利润而非规模进行的布局转型实际上并不容易。
在余承东看来,华为终端正走在正确崛起的路上,如果华为不自己“犯浑”的话,将有很大机会。“华为是长跑型选手,不是短跑型选手。”在采访中,他一再强调这一观点。
联想:
跨上“摩托”,冲击互联网
尽管按照IDC和StrategyAnalytics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三季度的调研报告,中国的小米手机出货量以及市场份额均排名全球第三位,但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交易最终达成后,谁才是这一季度的世界第三,又成为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
对于并购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看重的是品牌、团队、运营商关系和专利。
“这次并购主要看重摩托罗拉在北美和拉美市场的影响力,上千人的研发团队以及与运营商的关系。虽然没有把‘老’摩托罗拉的专利都买过来,但是我们相信已经得到足够的专利和专利授权,使得我们在北美等成熟市场能够以比较低的价格实现扩展。(毕竟)在这些成熟市场,没有专利寸步难行。”杨元庆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道。
此外,联想也对摩托罗拉手机的回归中国之路做了规划。
收购完成后,联想将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运营摩托罗拉,其总部将继续设在美国芝加哥。将有近3500名来自全球的员工加入联想,其中包括在美国的约2800名员工,他们专责设计、策划、销售和支持摩托罗拉移动产品。
有媒体援引联想集团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中国手机业务总经理张晖的话说,摩托罗拉品牌在国内会做中高端,联想品牌手机则做中低端产品,“在产品售价上,3000元以上以MOTO品牌为主,而3000元以下以联想品牌为主”。
虽然以并购见长的联想通过拿下IBM的个人PC业务而最终成为这一市场的龙头,但在手机市场上,希望再度通过并购快速成长的联想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小的尴尬。相比小米、华为,有销量、有品牌的联想更多的印象还停留在机海战术,很难找出一款拿得出手的明星产品。
有数据显示,2011年谷歌宣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后者每年的亏损高达10亿美元,截至收购完成时亏损已达28亿美元。
但杨元庆对此却相当有信心,年初联想宣布收购后,摩托罗拉移动财务亏损已大幅减少,销量翻倍,有信心在4~6个季度内帮助摩托罗拉扭亏为盈。
“在移动领域,我们年初定下的目标,本财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销量达到一亿台,这个目标现在依然没有改变,我们很有信心能够达成。”杨元庆补充道。
而这背后,无法否认的是联想本身是家渠道驱动型的企业,运营商渠道是联想手机销售的重要途径。
据联想移动业务集团总裁刘军透露,在过去两三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中,运营商其实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运营商卖合约机和卖裸机的比例都超过了50%,最高的时候接近了60%。
“运营商的补贴在近期有很大的降低,短期内无疑对联想是有很大的影响。但长期来看,我们仍然看好运营商这一块的市场,4G无疑将是下一波高潮,我们会继续把运营商的市场做好。”刘军解释道。
有意思的是,尽管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对“互联网思维”有颇多质疑,但联想已经宣布成立了一家全新子公司,基于互联网模式推出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
据了解,新公司于明年4月1日正式运营,届时将拥有独立的公司名称及全新的子品牌,新公司将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产品计划,将端到端地整合硬件、软件应用和互联网服务。联想集团中国区总裁陈旭东将转任新公司CEO,联想集团移动业务集团总裁刘军和联想集团云服务集团总裁贺志强将出任联席董事长。
不过,相比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业界更为好奇的是,颇为传统的联想能否借此从产品到市场营销走出一条不同于联想品牌手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