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在憋什么大招?“双12”当日笔者就开始了采访,之所以晚了几天动笔,是因为想在支付清算模式经典的卡组织、银行、商户、持卡人“四方关系”里观察支付宝的站位和战略,然而落笔时才明白,“横冲直撞”的新玩法哪里可能被套进传统的框架。
支付宝,你是谁?
在“四方关系”架构里,支付宝本身谁都不是;在支付发卡、清算、收单的三大环节中,支付宝是持牌的第三方收单机构;自从宣布退出线下POS收单后,它就成了线上电子收单机构。而所谓“被挑战”的银联,是清算机构,两头分别连着发卡行和收单方,是稳定在原有“四方关系”中的一个基础设施或平台。
但支付宝终究一步一步颠覆了上述学院派的逻辑。“四方关系”里它可以谁都不是,但在它自己的疆域里,它可以谁都是。它一侧背靠淘宝、天猫一众商户,对“四方”中的商户享有相当的话语权;一侧捏有几百家银行的合作接入,对“四方”中的银行也享有相当的叫价能力;在线上,“直连银行绕银联”的口水仗打了一年半,市场化的王牌底下,清算机构越来越插不上脚。
用支付宝自己的话说,它是“全球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
如果还需要“四方”思维,那支付宝做的是缩短半径,四方可以有时变成三方,有时变成两方,未来还可能是一些点对点的交互。如果不需要“四方”思维,阿里做的,是以每一大类的支付场景为突破口的疆域建设,然后套上它产品命名的“壳”,谁进了“壳”就要遵守它的“游戏规则”。
这个“壳”可以叫“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也可以是纵向包抄行业切割或从场景切入的“快的打车”、“淘宝旅行”、“淘宝电影”、“淘点点”(美食)、“当面付”、“亲密付”、“AA收款”,以及已经铆足了劲儿暗谋着要在过年力推的“春节红包”。
反扑线下,你们发现扫码支付不一样了吗?
这样一砖一瓦建造的阿里支付领域城堡已经很炫。它还缺些什么?
相比传统金融机构的布局,它有两块短板:线下和境外;相比传统金融账户的功能,支付宝钱包已经可以储值、转账,甚至借助“余额宝”等达成理财功能,但它缺信用功能和名正言顺的“当场刷卡”。
在这样的逻辑下,“双12”轰轰烈烈地来了:当日淘宝无线总成交占比高达45.8%,比“双11”同口径的移动端占比42.6%进一步提升。而与之接踵的另两桩事件是:支付宝公布了10年账单,市场对支付宝即将开通透支功能的不实传言又泛。
先来说“双12”。支付宝去年8月就正式停止线下POS业务了,但显然它不是不要线下市场了,而是放弃了一条“死路”重新择路。它选择的第一条路是二维码支付,一个扫码动作“滴”一声就把线下支付抛到线上,但是3月份“央妈”对此SayNo,暂时叫停了藏有风险隐患的二维码支付。它进而改良迂回包抄出另一条路,在这次“双12”被大家看到了。
你一定会问我,“双12”不也是扫二维码吗?不,不,那不一样。
被叫停的模式,是消费者“主扫”,用手机去扫商户的二维码,这其中就有商户造假码、价格篡改、藏匿病毒等隐患,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清算机构早有二维码支付技术但一直论证不到投放使用阶段的原因。一旦风险发生,支付宝不会也没必要因为商户的问题而承担所有资金损失,也无法对那么多商户端的二维码真实性扑上人力物力进行维护。到最后,很可能为风险买单的还是“刷卡人”(刷手机),因此监管机构不得不防。
“双12”的模式反一反,是消费者“被扫”,商户那头的扫码枪或类似机具“主扫”。这样一来,承担风险的主体变成了商户,而商户也有某种资质可以接受相关业务,支付宝对消费者手机上的二维码控制性相对较强,以封闭体系运作来尽可能保证二维码真实性。这个二维码上再附加“消费金额”和“优惠折扣”两个信息,扫码触发支付宝钱包付费。
所以,此前有银行人士撰文评论称“双12”是支付宝“抢占线下收单支付场景的起点”,此言不假但不全面。支付宝曾从线下撤兵再杀回马枪但踏空,这次,它可是“创新了二维码支付模式”的线下二次进攻。
支付宝,你凭什么?
支付宝凭什么?它的市场逻辑,一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浩荡消费者大军撑腰。就像淘宝、天猫每年递增的交易量让银行全部俯首接入支付宝,支付宝线下营销事件,有的是想坐便宜出租的白领、想看便宜电影的年轻人、想买便宜日用品的大妈来参与。
拿什么换消费者青睐?三样东西:砸钱、创新、追求用户体验。背靠阿里上市,背靠互联网企业的基因,支付宝一直干得不赖。曾有一名支付宝员工告诉笔者:“支付宝对每一个应用的最多点击次数有很强的要求,一些应用,点击超过3次用户就会抛弃你。”
也正是如此,互联网金融用户体验为上的逻辑,和传统金融风控为上的逻辑,一直各有千秋,也格格不入。
砸钱能办到什么?第一是让更多消费者下载支付宝钱包软件程序,这就相当于在传统金融概念的“开户”,还做了交易。第二能打破原银行卡线下收单分润模式,降低商家的受卡费率,加之还能导入商家一大批消费者,这些对商家诱惑不小。
当商家被一网打尽,支付宝的受理范围自然扩大。市场化后,清算机构,比的不就是这个?
此外,笔者也独家从业内获悉,支付宝正在改造系统以增强银行端的信息提供能力。近期,支付宝交易接口已经开始具备从前模糊着的、向发卡银行提供准确完整交易信息的能力。过去不少银行收不到支付宝提供的银行卡消费具体商家名称,我们有些信用卡账单上也只显示“支付宝”,无法查到通过支付宝付费付给了哪个二级商户。
而这种信息提供能力,恰恰是支付平台、清算机构所必须具备的。
支付宝,你谋什么?
如果以为支付宝谋的就是个“清算”,PK的就是个银联,那一定是低估了它。支付宝前两天否认“双12”是针对银联的,那还真不是句场面话。就像前文中提到的支付链条,从发卡到收单清算,哪块“蛋糕”吃得好不肥呢?
接入支付宝后,银行的日子其实也不那么好过,因为清算方可以不再是银联,因此线下刷卡费率“7:2:1”的分润模式不再适用,刷卡费率也有所不同,支付宝享有话语权。换句话说,发卡银行能收多少手续费,还得看自己对于支付宝的议价能力。
“有时候觉得我们反而是个通道,支付宝才是主角,银行端的‘蛋糕’,支付宝早就舔到了。”一名银行卡部人士说。
在“双12”之前不久,支付宝推出的“10年账单”应用也颇值得玩味。这个看似只是增加用户黏性的小把戏,但却让不少银行人士发怵。“支付宝在和银行叫板。”一名银行人士称,“银行查10年账单要去网点排队和付钱,支付宝只要点鼠标、点屏幕。银行当然不会被支付宝淘汰,但出于成本考量、业务有实现难度,注定会加速客户分流和利润平均化。”
在“双12”之后,支付宝又被传言将启动透支功能。这是个假消息,支付宝也已辟谣。可是,难道支付宝没想过要让“钱包”(账户)有透支功能吗?
一名支付宝前员工告诉笔者,事实上支付宝早在2012年(或更早)就考虑过,还和某小银行谈过合作可能性,由该银行作为透支账户背后的资金结算方。这一方案虽然最后没有成熟,但支付宝的金融暗兵围城,不是次次都这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某日突以强兵攻城。换句话说,对支付宝透支功能的猜测,不是无中生有。
最后说几句支付宝的境外市场渗透。因为离我们日常生活遥远,很多人不曾发现,支付宝的扫码支付已经进入韩国等地,在首尔明洞等商圈可以用支付宝钱包完成消费;支付宝还在布点境外退税,拉拢了全球退税机构“环球蓝联”一起做。事实上,支付宝的扫码支付还曾尝试进入中国台湾地区,但被当地金融监管否决。
在电商层面,支付宝推完海淘再推海外直购。这看似和金融无关的领域,未来却可以和支付宝的大金融战略合并作战。“阿里只要有资金、有人气,就有金融机构愿意合作,未来境外也会如此。”一名业内人士称。
支付宝,你怕什么?
阿里气势汹汹,支付宝也许真不怕什么。只是它搅局了传统金融,而那里有一套老玩家们共守的规则,以及出于这种规则的天然反弹。就像“余额宝”发展起来后,各银行划入支付宝账户的资金开始有了每日限额。
“如果支付宝哪天真的有透支功能了,而且透支是基于其自有资金来做的(不是依托某家银行),那各家银行对支付宝账户的资金进出肯定会有更严格限制,以进行风控。”上述银行卡部人士说。
绝大部分来自传统金融领域的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发展迅猛,是因为它们还没有被纳入真正的金融监管。“你总不能让穿西装皮鞋的和穿运动装波鞋的人比赛跑步。”上述卡部人士说,“等到金融监管一到位就像‘紧箍咒’一套,很多业务开展起来成本就大了。”
而在“清算”的层面,现有境内外清算机构(卡组织)业务模式基本都是个“平台”,不抛开银行单干,也不与发卡或收单机构争利,这样才能形成利益平衡长久共生的“食物链”。如果阿里的综合金融业务与银行形成了太强的竞争关系,或许也会成为自己前行的阻力。“自己干成本很高,总不能天天像‘双12’这么砸钱。”一名清算组织人士称。
此外,目前我国支付行业还有着线上线下两套定价机制的尴尬现状,导致有套利空间。但据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线上线下费率统一是大势所趋,最快明年就会完成。届时,支付宝游戏规则里的定价空间也会被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