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2014年度经济数据公布在即 通缩隐忧延续
日期:2015-01-06 08:25  点击:40
   2014年年度重要经济数据公布在即,通缩压力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
  截至去年11月的数据,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已连续33个月负增长;同时,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是持续回落。
  在此背景下,不少机构预测2015年的预期和政策将会调整。而一位接近高层的智囊人士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稳中有进依旧是今年的基调,不会随意调整。根据他的判断,稳健依旧是主旋律,但在非常情况下储备政策的出台也会更积极,应该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5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本报记者梳理公开数据发现,2014年前11个月CPI平均上涨2%,远低于3.5%的年度预期。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1月份CPI同比上涨1.4%,环比下降0.2%;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5%。这两组数据均低于预期。
  CPI去年11月1.4%的涨幅成为近5年来的最低值。同年9月和10月,CPI涨幅均为1.6%。因此,CPI涨幅已经连续三个月停留在“1时代”。
  同时,去年12月中旬公布的汇丰2014年12月PMI初值为49.5,创6月以来新低。其中,价格指标大幅下行,意味着通缩预期再度加深。
  在经济学界看来,通货紧缩被认为是当CPI连续3个月以上或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从目前的数据看,我们还没有陷入通缩。不过,2012年下半年以来PPI持续下降,2014年11月CPI只有1.4%,2015年CPI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因此,我们确实要高度警惕通缩压力。”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近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发表了此观点。他还特别提示了“收入下降、大量失业、负债提高、财富缩水等”通缩的危害。
  姚景源强调,当下的通缩压力与以往不同。虽然也受到出口不足的影响,但更多是“三期叠加”的结果,是过于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结果,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所累积矛盾的集中爆发,更是步入“新常态”后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交通银行(7.05, 0.25, 3.6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2014年第四季度CPI同比涨幅将低于2%,全年CPI涨幅预测下调至2%左右,2015年CPI仍有继续下行的可能。
  不少机构认为,在通缩压力下,有关部门可能会被倒逼“宽松”。申国万银维持中国再次进入量化宽松周期的判断,预计未来12个月最多可以有3次降息6次降准。花旗投行认为,通缩压力下,中国央行已经放松了货币政策,但不足以应对缓慢的经济增长。
  但也有学者认为,此轮通缩来自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需求疲软是一方面;供给方面的结构调整和改革措施带来的生产者活力以及国际油价等大幅下降,降低了国民经济中的生产总成本,推动物价上涨水平的下降。这种通货紧缩的出现是良性的,并不伴随增长衰退和失业率升高。
  姚景源认为,与通胀相比,我们面对通缩的年份较少,对通缩的影响还不够重视,应对通缩实际经验与调控手段积累都相对不足。“经济增速换挡期的主要风险不是通胀,而是通缩,更应关注的是下限。所谓底线思维,就是要防止通缩。”
  在他看来,由于当前通缩压力主要来自于“三期叠加”,靠过去加大投资、放松货币的老方法进行调控是行不通的。要避免出现通缩的局面,还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上下功夫。
  不过,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了35个基础设施项目,上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为2015年稳增长打下了基础。姚景源据此分析称,在目前产能过剩、外需不确定、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我们确实有可能面对通缩局面,但也不必过分紧张。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1/08 09:26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