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奶农的一片萧条中,素来坚挺的广东市场也出现异动。据记者了解,在广东乳企与牧场近日举行的购销合同沟通会上,一些乳企也出现收奶量减半、甚至放弃收奶的迹象。
奶业仿佛一夜之间进入寒冬。数据显示,自2014年2月开始,生鲜乳价格连续10个月下跌。据农业部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2014年12月第5周(采集日为12月31日),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3.75元/公斤,比前一周降0.5%,同比跌9.9%。
“出现上述现象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进口奶价格大幅下滑致进口量骤升,替代了国内一部分奶源;二是奶荒之后,国内养牛跟风势头强劲,奶源供不应求的情况逐步扭转为供大于求;三是蒙牛、伊利等乳企减少奶源收购,重点保护自有或合作牧场,中小型乳企则停止收奶。”乳业高级研究员宋亮等业内人士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目前情况,杀牛倒奶尚未成为全国普遍现象,但小规模奶牛养殖正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进口奶和国产奶的战争/
2014年以来全球及国内奶价出现跳水,大多数奶农面临空前的生存压力。广东一家大型乳企市场部经理李力(化名)对记者表示,2014年3月到10月,不少牧场奶价跌幅超过40%,还有一些达到50%~60%。
在奶价倒逼下,部分乳企拒收或减收本地奶源;养殖场只能倒奶、卖牛或者杀牛。原广州奶业协会理事长、乳液专家王丁棉说,2014年每头能卖到18000元的牛现在只能卖12000元,未配种的只有6000元一头。
据广东奶业协会会长陈三有透露,在2014年底的首场沟通会上,有养殖户主动提出将奶价下调3%,广东奶价下跌是少有的,但现场并没有乳企还价。也就是说,乳企不打算收奶了,有乳企甚至已经明确表示2015年收奶量减半,这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9月,全国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86万吨,同比增长36.5%,预计2014年全年可达180万吨。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进口乳制品过快增长,一是造成国内乳制品产量有所下降;二是影响到国内企业正常经营,国内大部分含乳饮料、酸奶制品等基本采用进口奶粉作为原料。
王丁棉指出,大量进口奶涌入国内,已构成与国产奶之间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并直接威胁国内奶牛养殖业。
据宋亮介绍,以进口奶粉为例,目前价格已从过去5万元/吨下降至1.9万元/吨左右,而国内生产全脂奶粉的成本在3.5万元~4万元/吨,乳企为了逐利,必然加大进口。
2014年2月以来,鲜奶价格便进入下行通道;但饲料价格依然坚挺,加上人工成本,奶牛已从“香饽饽”沦为“烫手山芋”。
广东一家牧场主也对媒体谈到,广东养牛成本本身就很高,现在政府对牧场环保门槛大幅提高,牧场需要投入更多成本来达标,饲料成本也很难减少,光玉米饲料就要2000元/吨。
“国内养殖业还不成熟,跟风现象较为严重,养殖户在奶价高时不惜贷款买牛,但奶价走低时只能卖牛或杀牛、倒奶,这也是造成国内奶源价格起伏波动的一个原因。”朱丹蓬称。
中小规模养殖亟待保护/
业内人士表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内奶牛养殖业必然要经历散户和只有几十头奶牛的微小牧场逐步退出的现实,因为在奶源安全和稳定供应上,不如规模化养殖;但万头牧场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又不如中小规模养殖场,所以当务之急是保护中小规模养殖场。
但2015年广州也出现10户奶农弃养的情况,这是15年来首次出现的现象。不过,广州地区在当地奶协及政府部门的协调下,拒收奶现象已有所缓解。
昨日(1月6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广东乳企与奶农之间的“停购风波”或将告一段落,奶农可能让利3%~5%,收购价格保持在5000元/吨以上,企业将与奶农签订续约合同。
王丁棉认为,由于广东生鲜乳价格基数高,奶农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即便让利5%,依然可以保持5000元/吨以上的价格。“广东的生乳每吨成本在5000元/吨左右,2015年签的价格基本在5200元/吨~5800元/吨,不至于亏本,但松动幅度也有限。”
针对进口奶逐年走高的情况,宋亮认为,在不违反WTO规则的基础上下,我国应提高技术门槛,规避进口奶过快进入国内市场,从而保护国内尚处于转型阶段的奶牛养殖业。
“建议乳业可根据收购使用数量配置免税,如自贸协定零关税配额指标部分,以此鼓励乳企使用国产生鲜奶源,从而拉动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王丁棉称。
据上述业内人士介绍,由于销量增长有限,目前国内部分乳企只能将鲜奶喷成奶粉进行储存,但喷粉工艺不仅需要动辄上亿元的投入,且高库存也挤占资金,承受不住的大乳企只能减少收奶,中小企业则干脆拒收;而对于奶牛养殖户来说,鲜奶被拒收的严重性远大于收奶价下跌。
“希望政府出手,建立临时储备机制,保证乳企继续收奶,在不损害奶农利益的前提下,减少乳企损失;同时,成立相关基金对奶农进行扶持。”宋亮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