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趋势的变动,令部分利益相关机构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趋势正在带来何种影响?风暴中的受影响机构如何应对?
另一方面,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逐渐抹去了附着在其上的金融属性,回归其商品属性。中国作为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能否及如何把握这一机遇,逐步掌握作为大宗商品核心的定价权?从而避免大宗商品剧烈波动对国内各行业利润水平的不利影响?请看记者细致剖析。(申剑丽)
“一夜之间,仿佛回到5年前。”面对铜价暴跌,一位宏观经济型对冲基金经理张强(化名)感慨道。“这是一个不眠夜”,他接连听说数家高杠杆押注铜价反弹的对冲基金相继爆仓。
1月13日,伦敦LME三个月期铜价格骤然大跌8%,收至5353.25美元/吨,为2009年7月以来最低。自2011年2月,LME期铜价格创下10189美元/吨的历史最高值以来,铜价已累计跌去50%,几近“腰斩”。而从去年7月至今,铜价整体跌幅约为30%,其中近一半的跌幅,是今年开年后的短短两周完成的,即约13%。
如果最近原油价格大跌的始作佣者,是产油国迟迟不愿减产引发投机客肆无忌惮地大手笔压低油价,铜交易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不少铜企正在有步骤地削减铜产能,逐步提振铜价。
在张强看来,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这轮铜价直至“崩盘”。
“这只无形的手,也许使对冲基金的心态出现了变化。”一家美国资产管理机构大宗商品部门主管认为。去年底油价跌破60美元/桶后,他发现越来越多对冲基金开始担心俄罗斯、委内瑞拉等产油国财政收入骤减,短期内可能演变为主权债务兑付违约风险。这种担忧,最终促使他们纷纷抛售铜铝镍等大宗商品头寸避险。
一个明显的迹象,是今年以来黄金价格跳涨约4%,表明不少资金正迅速流向黄金市场寻求避险。
除了对冲基金的心态变化,年初投行集体唱空大宗商品也是压力之一。尽管欧美金融监管政策迫使投资银行不得不剥离大宗商品部门,但它们在该市场的影响力犹存。在犹存的影响力之下,投资银行依然不忘“新的套利游戏”。
铜价暴跌“幕后”
伦敦LME铜价13日突然暴跌前,张强一直认为油价大跌,不大会殃及铜价。因为近期油价大跌背后,还有投机客通过压低油价狙击俄罗斯卢布的成分,最终促使卢布暴跌。
“其实,对冲基金对铜价走势原本是比较乐观的。”他解释说,相比原油市场供应持续过剩,全球铜企相继削减产能,某种程度推动铜价逐步企稳反弹,这也令不少对冲基金开始押注铜价上涨。
然而,周一伦敦LME铜价跌破6000美元/吨,一举打破对冲基金原本脆弱的抄底预期。
在上述资产管理机构大宗商品部门主管看来,多数对冲基金将抄底期铜的止损价位设定在6000美元/吨,一旦铜价跌破这个价格,就将涌现大量止损卖盘,从而导致周三铜价大跌8%。但击破这个重要的止损价位的原因尚难明确。
“据说有资管机构在6000美元/吨与5500美元/吨附近设立了大量看跌铜价期权,但它们未必有充足的资金压低铜价套利,毕竟,铜价一旦跌破6000美元/吨,很容易触发铜企的反击。”他分析说。即便有研究报告分析全球多数铜生产商还能忍受铜价再跌1000美元/吨,但这不足以成为铜价骤然暴跌的理由。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真正触发铜价跌破这个重要止损价位的幕后推手,有极大可能是对冲基金自己。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6日当周,以对冲基金为主的资产管理机构在COMEX期铜市场累计增加6424口(1口为25000磅)期铜净空头头寸。
对冲基金重新审视油价大跌的“多米诺效应”开始显现:担心俄罗斯、委内瑞拉等重要产油国财政收入骤减,短期内可能演变为主权债务兑付违约风险,于是,纷纷抛售铜铝镍等大宗商品头寸避险。
此前,世界银行下调了2015年和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新的下跌压力。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令交易者担心铜需求下滑量,将远远超过铜供应减产量。
然而,铜价崩盘背后,投机因素依然存在。此前有些对冲基金之所以敢于押注铜价反弹,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豪赌中国国家储备局会趁着铜价下跌,大手笔吸收铜现货作为资源战略储备。
在油价大幅下跌期间,全球油轮运价骤然大幅上涨,很多机构就开始猜测,将有国家趁油价下跌加紧充实原油储备。“但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最近伦敦LME市场铜库存持续增加,似乎暗示并未出现大手笔抄底进口铜现货的情况。
投行唱空“影响力”
“对冲基金失望离场,铜价大跌似乎变得难以避免。”张强分析说,而另一股力量来自投行集体唱空。2015年以来,全球各家投资银行相继发布年度投资报告,其中在唱空大宗商品方面保持出奇的一致。
德意志银行大宗商品研究主管Michael Lewis认为,强势美元走势可能会令表现落后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挫。星展银行报告也指出,美元持续走强,全球经济增长迟缓,部分行业供应过剩,令大宗商品将承受更大的下跌压力。
瑞银全球资产配置主管Stephane Deo则直言,大宗商品的牛市周期基本已经终结,价格继续下降将变得不可避免。
“投行集体唱空大宗商品,某种程度促使很多对冲基金赶紧调整投资策略,进一步削减大宗商品的投资比重。”一位对冲基金内部人士坦言。对冲基金之所以对投行报告马首是瞻,主要原因是投资银行在整个大宗商品产业链的影响力不容低估。
即便欧美金融监管政策迫使投行相继剥离大宗商品部门,但他们总有办法涉足全球大宗商品勘探开采加工零售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中施加自身的影响力,比如投资银行配置专业的铜勘探开采与投融资服务团队,从铜矿勘探期已经介入参与融资,到铜矿开采时设计以铜矿股权质押、未来铜产量套期保值为主的结构型开采融资产品等,甚至这些投资银行还在伦敦LME铜交易市场充当做市商的角色,直接影响铜交易市场的定价话语权。
“对投资银行而言,通过发布报告影响铜价下跌走势,某种程度也给自身带来抄底机会。”一位美国资产管理机构大宗商品部门主管表示。随着铜价持续下跌,越来越多铜企不得不进行套期保值,即现在不断向投资银行出售铜现货,等到未来铜价更低时再买入。
一旦投银手握大量铜库存,就可以择机寻找理由看涨铜价,等到铜价上涨时出售这些铜库存,从而赚取可观利润。
在一些对冲基金经理看来,投资银行曾通过类似方法玩转黄金。1990-2000年期间金价一度处于历史低点,投资银行通过金矿商套期保值行为掌握大量黄金实物,2000年后,他们开始看涨金价,成为十年黄金牛市行情的幕后推动者。其间投行将黄金实物悉数高价出售,赚取了不菲收益。
“即便如今投行剥离了大宗商品部门,但他们仍能找到合作伙伴,在铜交易市场如法炮制类似的套利游戏。”前述主管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