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记者顾梦琳
■发布
食品价格涨幅收窄
此次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CPI同比上涨0.8%,涨幅创2009年11月以来的新低。2009年11月,CPI同比上涨0.6%。
从八大类价格上看,1月,衣着类价格涨幅居首,同比涨幅达2.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涨幅达1.6%,位居第二;此前涨幅一直也处于高位的食品价格同比仅上涨1.1%,与去年12月2.9%的同比涨幅相比明显出现收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7个百分点;而备受居民关注的居住价格同比涨幅也仅为0.8%,其中,1月住房租金同比上涨2.6%。
而具体到食品价格,其涨幅已经大幅收窄1.8个百分点。数据还显示,1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5.3%,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17个百分点,从而也带动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0.8%。此外,鲜菜价格下降0.6%,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中,仅粮食、油脂、牛肉、水产、鲜果几类价格同环比均保持了上涨。
■解读
三大因素拉低涨幅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认为,1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气候因素致使鲜菜价格同比下降,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9℃,受此影响鲜菜价格同比由涨转降。二是春节错位也导致CPI涨幅明显回落,去年春节在1月份,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1月份的对比基数,致使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三是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也影响CPI涨幅,数据显示,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7.1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导致CPI涨幅回落约0.07个百分点。
■分析
CPI感受不同缘于个体差异
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年初开始,CPI涨幅就开始逐步收窄,此次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0.8%,涨幅相对较低,但不少居民都反映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的涨幅都很大,实际感受与CPI涨幅存在差异。对于此种说法,国家统计局也多次做出解释。按照其说法,CPI是一个综合统计指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是对全国各地、众多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整体情况的数据
描述,但每个人对一时、一地、一种商品或服务价格的感受肯定存在着差异,不同地区的物价涨幅也不一样,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消费结构群体对物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加上CPI数据反映的是上月价格的变化情况,这些都导致居民对物价的感受存在差异,所以不可能每个人的感受都跟CPI变化一样。
据悉,当前通胀低位徘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济持续下行导致实体总需求不足。在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看来,1、2月经常会发生春节错位情况,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所以1、2月的单月数据要谨慎看待,相比较之下,3月数据更有参考价值。但从目前来看,市场需求的回升力度低于预期,预计这种低物价的局面还是会延续一段时间,虽然2月春节期间生活资料和消费品价格会明显回升,推高2月CPI涨幅,但一季度物价仍将总体低迷。
通缩风险不大
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1月CPI同比增速达0.8%,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当前物价水平已经处于低位,加上PPI连续35个月负增长,并且1月PPI同比跌幅达4.3%,因此通缩风险隐现。对此,社科院区域经济学家徐逢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持不同看法,表示并不会出现通缩。徐逢贤称,一般来讲,只有当CPI涨幅是负数时,才能定义为通货紧缩。在徐逢贤看来,剔除节日因素影响后,1月CPI数据依然维持在低位,说明当前总需求依然不足,依然面临通胀风险,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近几年GDP增速不可能低于6.5%,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也将会尽量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物价水平和就业情况总体稳定。由于当前能源价格在探底后开始在振荡中缓慢回升,也能影响物价开始企稳,未来物价进一步走低导致通缩的可能性较低。徐逢贤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CPI都将持续低位,总体稳定。
>>相关新闻
尼尔森:去年四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
京华时报讯(记者顾梦琳)昨天,尼尔森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较去年三季度下滑4个百分点至107。
据悉,尼尔森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覆盖亚太、欧洲、拉美、中东、非洲、北美各地区60个国家的3万名消费者,而中国则追踪观察了全国各级城市和农村3500名消费者。其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影响消费者信心的三大指标来看,去年四季度消费者就业预期、消费者个人经济情况、消费意愿均较三季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在尼尔森方面看来,四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下滑,与四季度GDP增速放缓有关,但尽管去年四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回落,从全年来看,去年全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维持在110点的较高区间,与2013年持平。此外,去年全年中国消费者对工作预期、个人经济状况以及消费意愿的乐观程度高于全球96的平均水平。
在尼尔森方面看来,去年四季度的指数回落并不会影响2015年中国消费者市场,当前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在转型,正从基础性需求过渡到对高生活品质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费在外出就餐、购买鞋服、个人数码产品,以及子女教育、车辆使用及保养、休闲度假等项目上。如果零售商和制造商在2015年能在这些领域深度挖掘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中国消费市场将得到进一步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