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商铺撤离
位于上海打浦路区域的日月光,数年前开业时也曾名噪一时,因为超级大的商业体量和优良的地理位置,且靠近田子坊这个上海滩知名的文化旅游项目,因此在当时备受关注。
然而数年后,当《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再度来到日月光时,却发现大量的商铺已经撤离,很多楼层约有一半的铺位都用广告纸围起来,上面写着“即将开业”的字样,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数作为以数码业态起家的日月光内,目前几乎已经看不到数码业态,除了大量正在调整的停业商铺,仅有部分服饰、餐饮和儿童业态还在经营,但商场整体人气惨淡。
日月光内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商场业态的调整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基本上大量的数码业态已经撤出,一些生意不尽如人意的服饰品牌也撤离了,目前就剩下一些餐饮、儿童早教以及部分服饰店还在经营。
“‘大换血’调整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月光的生意长期都不太好,这种情况下业主方肯定要另作其他打算。”上述工作人员透露。
一位已经撤离日月光的品牌商表示,其原本租赁了日月光的铺位,生意并不太好,但勉强还能维持,然而由于在租约到期后,日月光调高了租金,而且日月光还重新规划了整体业态的招商,因此双方难以谈拢而导致最后其退出日月光项目。
有业界人士透露,数码业态落寞后,日月光人气很低,导致其他业态也受连累,但其部分商铺的租金在续约时要求调价,的确导致了一些商户的撤出,但最根本的还是日月光本身的整体转型调整。
硬伤与转型
公开资料显示,日月光集团为大型半导体制造服务公司之一,专注于提供半导体客户完整之封装及测试服务,包括晶片前段测试及晶圆针测至后段之封装、材料及成品测试的一元化服务。
“应该说日月光集团在数码业界的地位不低,然而有时候优势也会变为劣势,其在数码业态很强大,但该集团并不懂得商业运作,其此前几乎并未涉足过零售业,其在上海开设日月光购物中心后,自然大量引入了数码产品,却在其他业态的招商布局上完全没有概念,导致业态布局过偏,不够平衡。要知道购物中心需要服饰、餐饮、体验、儿童、娱乐等多种配合,还很讲究主力店的引入,这些都是日月光不太懂得的。”有接近人士透露。
“雪上加霜”的是,数码实体店备受网购和海外代购冲击,比如近期太平洋数码的停业调整等,这令最初以数码为主要业态的日月光毫无优势可言。
“日月光还有一个硬伤——动线,商场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动线,好的动线可以引入客流增加消费额,反之则降低客流影响生意。日月光如此大体量,其动线设计却不科学,通常客人走着走着就没有了方向感,视野也不通透,流失客源。”RET睿意德商业服务部董事杜斌分析。
如此窘境之下,日月光决定转型。
“日月光方面发现,数码业态已落寞,肯定要做减法,但餐饮这类聚集人气的业态可以大量引入,因此其重新招商,将数码和部分服饰去除调整后,由餐饮取代入驻,并配以目的性消费的儿童业态,增加家庭客源。尽管目前还在重新调整中,但根据测算,日月光未来整体的租金可以提升。原本数码业态租金可能只有每天10多元/平方米,而热门餐饮的租金可达每天20多元至30元/平方米,其他业态甚至可达每天40多元/平方米,关键是可以带来人气。日月光的目标是要在未来成为餐饮聚集地。”接近人士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地产项目竞争日益激烈,日月光能否转型成功,还未可知。
世邦魏理仕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上海核心商圈的供应量合计约63.5万平方米,而非核心商圈的供应量约为272万平方米,是核心商圈的4.3倍。部分市中心的商业项目以重新定位调整的策略来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目前上海已出让土地的商业供应总量超过400万平方米,其中,预计在2016年年底前开业的项目总量超过330万平方米。从历史供应数据来看,2000年至2013年,上海市的年平均零售物业供应量为32.57万平方米;而2014年至2016年,年均零售物业供应量将为112.29万平方米,是此前年份的3.4倍,市场供应出现井喷。虽然市场供应的突然放量将会导致一些项目延迟开业,但零售物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是不争的事实,如此巨大的供应量投放市场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