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开山鼻祖,余额宝在上线之初也曾风光无限。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上线时,其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4%,上线不久出现的银行间市场“钱荒”事件让余额宝收益率达到6.229%的高点,这一产品迅速走红。到了2014年1月,余额宝创下6.763%的历史最高纪录。但从今年开始,余额宝收益一路走低,6月中旬,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下降至4%以下,这是自余额宝上线两年时间以来首次出现收益率“破4”。而国庆假期前夕,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更是首次跌破3%,并在10月5日创出2.948%的历史低点。截至昨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报2.958%。
而其余互联网“宝宝”产品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例如微信理财通对接的四款货币基金中,仅汇添富基金全额宝、广发基金天天红两款可以保持3%以上的7日年化收益率,华夏基金财富宝、易方达基金易理财7日年化收益率均在2.95%-2.98%左右。京东小金库对接的两款货币基金中,嘉实活钱包货币基金目前7日年化收益率能保持在3%以上,鹏华增值宝仅有2.604%。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师马永靖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货币政策当前的定调还是偏向宽松,货币基金收益下滑仍是大趋势,但下滑幅度与各款基金的结构有关。其中,余额宝的大部分资产都投向协议存款,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大,而目前市面上一些收益较高的“宝宝”产品,短债的投资占比会高一些,如果债券市场较好就会拉高产品收益。
对于余额宝收益下滑是否会引发“宝粉”搬家,马永靖认为,未来的“宝宝”类产品主要拼的是功能性和便利性,而不是仅仅拼收益率。各款产品收益率水平大同小异,所以只能通过增加便捷性、安全性、应用场景等来培养用户黏性、延续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