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告别“烧钱补贴”时代,打车软件渐成“鸡肋”
日期:2015-10-09 15:46  点击:39
  专车、快车、顺风车……在打车软件平台“开疆扩土”的2年多时间里,多样化出行模式层出不穷,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传统出租车行业面临危机。传统出租车在与打车软件平台的角力中,是“分庭抗礼”,还是合作共融?能否在竞争中不断优化服务,解决市民出行需求痛点呢?
  “专车太贵、快车太少、顺风车需提前预约,安全方面也有顾虑”
  告别“烧钱补贴”时代,打车软件渐成“鸡肋”
  最近,省城市民王梦颖遇到件烦心事。 “滴滴和快的公司合并后,一号专车内的快车暂停服务,可是我7月份才充值的199块钱,现在只能使用专车。 ”王梦颖告诉记者,快车灵活方便,价格适中,她出行经常使用快车,而专车的价格超出了经济承受范围。“咨询客服想退回软件内剩余的97元,但对方表示,只能退回77元,因为要减掉当初充值时享受的20元优惠。现在里面剩余的钱退回来不划算,使用专车又舍不得,打车软件成了‘鸡肋’。 ”
  与王梦颖一样,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自从打车软件基本没有补贴优惠后,使用率大大降低。专车太贵、快车太少、顺风车需提前预约,安全方面也会顾虑。 ”
  根据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出行研究报告》显示,移动出行市场开始从出租车打车市场向各个领域快速渗透,包括专车、拼车等。2014年,移动出行用车用户规模达到2.11亿人,2015年,移动出行用车用户规模将达2.69亿人,同比增长为27.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2014年移动打车领域用户迎来爆发式增长之后,2015年移动打车用户的增长有所放缓。
  “前两年,一轮又一轮的补贴,让我习惯了使用软件打车,不过最近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合肥市民李小姐表示,“以前,一单有几元到十几元不等的补贴,现在基本没优惠;更重要的是,虽然有专车、快车、顺风车、出租车等不同的选择,但快车、出租车的接单等待时间比以前长,有时甚至没人接单。 ”
  除了补贴优惠、接单等待时间长,安全也是市民出行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合肥一家旅行社上班的金先生是一位顺风车车主,他告诉记者:“上传驾照、行驶证、身份证等证件之后,马上就可以开始接单,如果存在假信息,也不影响接单,安全隐患可见一斑。 ”
  滴滴出行公关部安徽地区负责人王祚义表示,减少补贴是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但专车、顺风车、快车等不同种类增加了市民出行的选择空间,所以目前滴滴在全国的接单数量并没有明显下降。“滴滴在北京成立了‘滴滴大学’,专车司机在学校里面进行相关培训,保证市民出行安全;顺风车主要是为上班族提供方便,属于拼车性质,安全性方面也在不断加强。 ”
  “受打车软件影响,出租车日均营业额从300多元降至一两百元”
  传统出租车正“逆水行舟”,亟待释放活力
  打车软件遭遇发展瓶颈,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今年50岁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将车子挂靠在合肥天奥出租车公司,最近他打算将出租车转让给别人。“出租车现在不好开。”王师傅感叹道,“以前一天赚300多元,很轻松;现在辛辛苦苦,也就能赚一两百块,主要是因为打车软件。 ”王师傅告诉记者,以前他还觉得打车软件挺好的,可以从手机上找到附近的乘客,可现在单子越来越少,从最初的一天能接十几单,降到了一天两三单,而且也没有补贴,现在他干脆不使用打车软件了。
  打车软件在诞生之时本是出租车司机的“盟友”,在红包补贴和接单便利之中度过“蜜月期”。如今二者“感情破裂”,打车软件打出专车、快车、顺风车等一系列产品,让出租车司机傻了眼。
  记者日前在58同城、赶集网等本地生活服务网站内,搜索到不少出租车转让信息。 “生意不好做,出租车司机也不好找。”出租车承包人孔先生已有四五年没开出租车了,如今只能自己上阵,“车子停下来,一天就是几百块的损失,自己跑跑总能弥补一些”。
  “以前供不应求,出租车司机载客时会挑挑选选,甚至有拒载现象;现在比较平衡,没有挑选的余地,也不至于没有客人可以拉。”合肥和瑞出租车公司副总经理盛茂表示,“新业态的出现,难免对传统业态产生冲击。 ”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出租车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打车软件出现前,传统出租车行业积弊已深,“份子钱”高、产权乱、运营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行业内服务质量差,市场竞争力弱。 “如果想与互联网专车‘分庭抗礼’,不轻装上阵、释放活力,很难有竞争力。”他说,“最近杭州出台出租车改革方案,要点就是今后不再收取经营权有偿使用金,彻底厘清复杂不清的产权关系。 ”
  “如果能取长补短,对提高行业发展质量,改善市民出行体验有积极意义”
  两大平台各有利弊,合作或将解决出行痛点
  “传统出租车数量有限,不少市民都遭遇过路边等候几十分钟打不到车的尴尬。 ”王祚义认为,互联网专车弥补了出租车供不应求的缺陷,乘客出发前就可下单,无需长时间等待。此外,顺风车、快车、专车等不同的出行模式,能够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杨文革是一位从事出租行业21年的老师傅,他认为与互联网专车相比,传统出租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互联网专车责任主体不清、驾驶员专业水平不高、乘客安全和信息安全缺乏保障。 ”杨文革说,“市民乘坐出租车时,可以不用担心这些问题。出租车师傅具有从业资格证,有经验、专业水平高,还有出租车公司进行管理。此外,作为营运车辆,目前省内出租车使用年限一般为8年,而私家车、专车使用年限往往超过8年。 ”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互联网租车平台上的私家车投保额度低于出租车,难以确保乘客的合法权益,而且打车软件的准入门槛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标榜的那么严格。
  “出租车和互联网专车各有利弊,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如果双方能够取长补短,对提高行业发展,丰富消费者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盛茂告诉记者,他并不赞成在短时间内采用高额补贴的形式,这样会扰乱市场环境。“不过可以借鉴互联网专车的做法,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提高运营效率,方便乘客约车。 ”
  据了解,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加快出租汽车服务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系统,实现出租汽车行业科学管理、科学调度,提高出租汽车的里程利用率和实载率。
  杨文革表示,传统出租车需要在新形势下审视自身不足,加快改革步伐,互联网专车也需建章立制加以约束,规范健康发展。 “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开发更为便利的出租车互联网预约管理平台是发展趋势,两者会逐步走向融合。 ”杨文革说,“无论是传统巡游式出租车还是互联网预约式租车,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供给市民更好的出行服务,让打车不再困难。 ”
  ·他山之石·
  “约租车”上海模式启发我们什么?
  10月8日,上海市交通委给滴滴快的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专车平台在国内的首张牌照,也标志着上海率先拉开专车规范化序幕。
  从城市交通模式上看,专车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行难题,拼车、顺风车等模式也顺应共享经济的潮流,调动了闲置汽车资源,创造了经济和社会价值。在政府简政放权和“互联网+”大背景下,加快出租车行业改革、规范专车监管的呼声愈加高涨。
  不可否认,由于科学监管一度“掉队”,在专车发展过程中,不乏资本的戾气和规则缺失的恶性竞争。监管部门对互联网专车若不加规范任其野蛮生长,不但不利于产业成长,最终还会伤及各方利益。只有确立规范,不断提高车辆、人员、服务的规范化程度,专车才能真正开上坦途,行业发展才能蹄疾步稳。
  互联网创新可以海阔天空,但监管必须跟上创新的脚步。有了“互联网+”这一新引擎,城市交通一定会有更大的改革动力和更多的创新可能。政府部门应当打破利益藩篱,直面行业创新的挑战,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与此同时,专车行业也需明白,一个受到合理规范的行业,才是各方都能长久得利的行业,这是创新与监管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1/01 08:10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