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包括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在内的不少银行,纷纷试水电子商务。银行集体有意识地“不务正业”究竟用意何在?为何选择此时“跨境战斗”?传统电商将会受到何种程度的冲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银行兼职“开网店”
2012年6月,善融商务上线,分为B2B模式的企业商城、B2C模式的个人商城和房e通三大板块,服务范围涵盖商品批发零售、房屋交易等领域。
交行涉足电商更早。2011年底,交行推出“交博汇”,包括企业馆、商品馆、金融馆和收付馆4个频道。
记者登录多家银行的网上商城,发现其网页设计、产品类别大都与主流电商相仿,像交博汇的商品馆与京东、善融商务的企业商城与阿里巴巴,乍一入眼,难分轩轾。
然而,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银行系电商无论产品种类、促销手法,还是客户体验、物流体系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此外,它们大多只为客户提供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入驻商家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本身并未采用直营模式。
与传统电商的一个显著区别是,不少银行系电商专门辟出金融服务专区,如建行的房e通、交行的金融馆等。通过建行房e通,用户可以发布买卖房信息(包括新房和二手房),还可以直接申请贷款。交行金融馆则是一个销售包括贵金属、保险、基金等在内金融产品的网络平台。
打出“免费牌”立起“高门槛”
记者从京东商城上查阅到,入驻商家的平台使用费一般为6000元/年。天猫商城则明示,商家必须交纳年费,分为3万元、6万元两档。商城还要按其销售额的5%抽成。
成立之初,不少银行系电商为聚人气都打出了“免费牌”,免除入驻费、交易额提成、营销广告费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