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非特区商改模式”更具可复制性
东莞市政府今年2月底完成的《东莞商事登记改革阶段性评估报告》认为,东莞的“非特区商改模式”更多地考虑了改革前后政策体系与部门运作的衔接性、稳定性,兼顾企业的现实需求,对全国、全省来讲更具有可复制性。东莞形成了商事主体登记与经营资格许可审批相分离,审批与监管、监管与自律紧密结合的具有东莞特色的新型商事登记制度。
本月起,东莞将以外资企业为试点,率先推进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推行足不出户办好营业执照。
此外,东莞还将加快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确保东莞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商事主体全程网上年检的地级市。
新增市场主体数量激增
去年5月,东莞市在大朗镇启动了商事登记改革试点工作。去年12月,商改工作全市铺开,东莞也成为全国首个全市范围开展商改工作的地级市。
3个月来,虽然全面实施商改工作时间尚短,但综合效应已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四升一降”。
“四升”是指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利用外资金额、税收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等四项指标。2012年12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0429户,比增57.8%。其中2013年1月新增8131户,增长76.7%;全市合同外资金额、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比增8.6%和10.5%;全市税收总额为939.11亿元,比增11.3%。2012年12月为76.86亿元,增长20.3%;2013年1月为105.99亿元,增长9.2%;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010.14亿元,同比增长6.1%。
“一降”指的是安全生产事故下降。全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341宗,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1%;其中2012年12月共发生406宗,同比下降11.9%。大朗镇2012年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而企业火灾事故为18宗,同比下降68%。
此外,改革后,工商办证窗口已实现了排队取号不超过5分钟,等候不超过1小时,执照一般在1个工作日内发出,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投诉率比改革前显著下降。
下放权限科员就能完成大部分业务
东莞商改遵循“宽进严管”的总体思路,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审批项目后置、窗口标准化建设等实现便捷登记。如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的许可审批不再作为工商登记的前置事项,允许企业首期零出资,放宽企业住所(经营产所)限制,民房也可以登记等。同时,通过压减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公开承诺等力求审批提速。59%的部门审批时限缩幅超过20%,60%的部门承诺提取信息后5个工作日内开展监管,实现监管和审批“双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