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供应华图公务员名家讲义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第
日期:2010-10-17 08:00  点击:7
价格:未填
供应:99999
发货:3天内
此宝贝的正确信息如下:【教材名称】华图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第5版)题型分类直面技巧,片段阅读迅速解题三大词表精心编制,选词填空直击考点语句表达系统梳理,语言规范一步到位篇章阅读一一批注,全面提升阅读能力真题点击出题命脉,全真拍档点石成金超值赠送:华图网校价值20元学费抵用券【编著】顾斐【审定】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ISBN】9787504149084【版、印次】2010年5月第5版第1次印刷【开本】850*11681/16【字数】608千字【页数】292页【重量】530克 【新旧程度】全新 【定价】40.00元. 【作者简介】 顾 斐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言语理解与表达教研室主任。公务员考试资深言语、逻辑培训专家,长期从事公务员考试命题研究工作。率先提出言语理解与表达 十大题型 ;独家创制两大模块 关联词语 和 行文脉络 教学法在考试中十分奏效;悉心构建 言语二十大技法 备受学员推崇。执笔编写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宝典》体现最新考试动态和教研成果,在培训业内好评如潮。先后推出的《行政能力测验》、《历年真题及华图名师详解》全面汇聚教研硕果,技法实用再添新意。课堂节奏紧凑,激情又富有幽默,凭借专业的理论功底和教学实践打造一流的培训课堂,是公认的 公务员考试培训实力派专家 。【目录大纲】 绪 论1一、从纵、横两方面揭示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重要性1二、从最近四年的试卷构成探究言语理解与表达命题重点及思路的转变2三、从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复习误区中反思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和备考方案3四、历年中央、国家机关及部分省市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题量统计表3第一章 选词填空8第一节近义词辨析9题 型 综 述9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9一、提炼信息排除选项9二、寻找信息确定选项12全 真 拍 档 题18第二节成语辨析23题 型 综 述23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23一、成语的感情色彩23二、成语的搭配范围23三、成语的句法功能23全 真 拍 档 题33第三节关联词辨析39题 型 综 述39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39一、并列关系39二、承接关系39三、递进关系39四、因果关系39五、转折关系40六、条件关系40七、让步关系40八、取舍关系40全 真 拍 档 题43词表(一)近义词辨析与误用45一、词语的感情色彩45二、词语的语义轻重48三、词语的语体风格51四、词语的搭配范围52五、词语的强调重点57六、词语的音近义异62七、词语的词性功能66词表(二)关联词辨析与误用68词表(三)成语辨析与误用72一、 成语的辨析72二、成语的误用79章后全真测试84章后全真测试答案及解析86第二章 片段阅读89第一节主旨概括题89题 型 综 述89辨 别 标 志90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90★突破模块一:从微观角度入手,从关联词语切入90一、转折后的主题句90二、结论后的主题句95三、递进后的主题句99四、必要条件后的主题句101五、并列中的主题句103六、多重复句中的主题句106★突破模块二:从宏观角度入手,从行文脉络切入108一、总 分 总 式108二、分 总 式108三、总 分 式109全 真 拍 档 题112第二节意图推断题120题 型 综 述120辨 别 标 志120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120全 真 拍 档 题127第三节态度观点题131题 型 综 述131辨 别 标 志131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131一、明确观点131二、隐含观点131三、没有观点132四、杂糅观点132全 真 拍 档 题138第四节细节判断题140题 型 综 述140辨 别 标 志140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140一、时态上的偷换140二、数量上的偷换140三、话题上的偷换141四、概念上的偷换141五、逻辑上的偷换141全 真 拍 档 题150第五节词语理解题154题 型 综 述154辨 别 标 志154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154全 真 拍 档 题159第六节代词指代题162题 型 综 述162辨 别 标 志162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162一、指代就近原则162二、主语话题原则162全 真 拍 档 题167第七节语句衔接题169题 型 综 述169辨 别 标 志169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169一、填空类170二、结语类170全 真 拍 档 题175第八节语句排序题179题 型 综 述179辨 别 标 志179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179一、微观至宏观179二、宏观至微观179全 真 拍 档 题184第九节标题填入题189题 型 综 述189辨 别 标 志189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189一、散文游记类189二、新闻简讯类189三、说明文类189四、议论文类189全 真 拍 档 题192第十节词语删减题196题 型 综 述196辨 别 标 志196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196一、应该删类196二、可以删类196章后全真测试199章后全真测试答案及解析203第三章 语句表达206第一节病句辨析206题 型 综 述206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206一、句子成分搭配不当206二、句子成分残缺或多余209三、语序不当211四、逻辑矛盾213五、用词不当215全 真 拍 档 题217第二节歧义辨析224题 型 综 述224技法点睛及真题点击224一、词汇歧义224二、语法歧义224三、语音歧义225全 真 拍 档 题227章后全真测试230章后全真测试答案及解析232第四章 篇章阅读235题 型 综 述235技 法 点 睛236一、做题顺序236二、阅读策略236第一节人文社科类237题 型 综 述237真 题 点 击237一、2005年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237二、2007年北京市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公务员考试真题241三、2007年北京市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公务员考试真题244四、2009年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247五、2009年北京市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公务员考试真题250全 真 拍 档 题253第二节科技说明类260题 型 综 述260真 题 点 击260一、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60二、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真题262三、2009年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265四、2009年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269五、2009年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272全 真 拍 档 题275章后全真测试282章后全真测试答案及解析289【图书节选】   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链接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例题: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的不智之举。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削足适履B. 扬汤止沸  C. 矫枉过正D. 舍本逐末  【答案】 A  例题: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B. 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C. 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 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答案】 B  一、从纵、横两方面揭示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重要性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的语言能力,在整个公务员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之所以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从横向角度比较,言语理解与表达在整个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所占题量比例较高。以中央、国家机关考试为例,四年来,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题量约占整张试卷的29%。这一近1/3的比例对于考生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取得高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此外,由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通常处于整张试卷的第一部分或者第二部分,着实能够影响考生状态的发挥。加之此部分的文字量较大,阅读时间较长,考生若不能达到快速有效地阅读和解题,将会直接影响整张试卷的考试时间和其他几个模块的作答。  从纵向角度比较,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复习对于申论以及面试来说均有很大的牵引作用。换言之,公务员考试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测查考生能力时各个环节的考试设计并非割裂式的,而是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从测查能力角度来讲,言语理解与表达重在测查考生的 理解 能力。众所周知, 理解 是 表达 的基础, 表达 是 理解 的升华。因此,若要有出色的 表达 , 理解 首先要过关。如果考生在复习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过程中能够着重提升自身 理解 文字材料的能力,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申论考试中去,将会在阅读给定材料上受益匪浅,不仅能加快阅读的速度,同时也能提升阅读的质量,从而更为准确地提炼材料中的重要语句信息,为下一步的 书面表达 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笔试环节结束之后,通过者还要进行下一轮的面试。面试则要求考生能够灵活有效地运用语言,在 理解 的基础之上进行流畅通顺的 口头表达 。由此可知,各位考生若能将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复习思路和解题技巧灵活应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程度,将会在公务员考试的其他几个环节有更为出色的发挥。  相信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解读,各位考生应该能够充分理解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重要性及其在整个公务员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既然如此,在接下来的备考过程中就要对这一部分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在备考时间还是在个人精力方面均要有所准备,从容应答。  二、从最近四年的试卷构成探究言语理解与表达命题重点及思路的转变  根据大纲中的具体表述,结合最近四年言语理解与表达的真题试卷构成,可以说这部分所考查的能力及考查的题型已经逐步规范并趋于稳定。从题型角度进行划分,包括以下四类: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篇章阅读。在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方省市的考试中,测查题型又有所差异。  首先,中央、国家机关在经历了几次命题思路的转变后,最近四年的考查题型趋于稳定成熟,主要体现在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上。以最近四年考试为例,每年的题量均在40题,这两类题型所占比例各为50%,分别集中在对 理解 和 表达 能力的考查上。  其次,各地方省市考试,由于地区分散,各地考情不尽相同,但多数是以中央、国家机关考试为标杆进行命题的,在此基础之上个别省市又加上了对语句表达和篇章阅读的考查。可以说,地方省市的出题类型比较宽泛,处于稳中有变的状态。因此,各位考生在复习各地方考试时务必要了解各地的考情特色和考查题型,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复习。为此,我们特地为各位考生精心编制了各地方考试题型题量统计表,其中囊括了大部分省市的考试特点,考生可以根据此表及时了解当地的命题特点及题型题量。  从近几年的试卷构成来看,在命题思路方面,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选词填空  中央、国家机关试卷主要集中测查考生运用词语进行表达应用的能力,其中词汇搭配和使用范围为考查重点。此外对于成语和实词的考查,越来越多地以结合、杂糅的方式出现,这种一题多点的命题思路应引起考生关注。地方考试中主要测查考生准确理解词语进行应用的能力,更多地集中在近义词辨析方面,为此,考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片段阅读  中央、国家机关试卷主要集中在 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 和 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 这两种能力的考查上,体现的题型为主旨概括题和意图推断题,并且从2009、2010年的试卷构成来看,意图推断题的考查比例有上升趋势。此外近几年偶有少量创新思路的题型出现,如2008年的词语理解与代词指代相结合的题目,2008年和2010年出现的语句排序题,等等。因此要求考生在复习中央、国家机关的考试过程中要秉承 抓住重点,兼顾创新 的原则,主要测查能力达到提升的同时能够保证创新题型不会失分。地方考试的命题思路主要跟着中央的步伐,只不过难度有所降低,因此考生只要以中央、国家机关考试的思路和难度为准,就能够轻松应对地方考试。  3.语句表达  中央、国家机关考试中并不考查语句表达题型,不过很多地方考试中都会出现,当然每年的考试情况也有所调整,各位考生应及时关注历年考情。如广东、广西、四川、重庆、河南、河北、安徽、黑龙江等地,均在不同年份出现过对于这类题型的考查。这一部分的重点主要体现在病句辨析和歧义句辨析两种类型上,难度不高,考生只要能够清晰地将病句和歧义句类型及考点把握清楚即可。  4.篇章阅读  篇章阅读曾经是中央、国家机关考试的题型,但是随着命题思路的变化,近几年的考试中已经不再列为考查题型。不过在一些省份的考试中还是涉及对于篇章阅读的考查,通常是与片段阅读、选词填空这类题型相结合,设计1~2篇的题量。也有些省份比较特殊,比如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就完全以篇章阅读为载体,此外云南省对于篇章阅读的考查也非常明显,所占比例较高。相对于片段阅读而言,篇章阅读的题型难度较高,题材内容广泛,涉及人文、科技等多个领域,每篇文章的文字量在1000字左右,要求考生根据阅读整篇文章对4~5道题目进行回答。针对这类题目,考生在掌握片段阅读的阅读技巧和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要把整合能力加载到篇章中来,此外多多练习也是一种强化训练的方式。  三、从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复习误区中反思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和备考方案  考生在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之初,常常会产生以下几个误区:  1.认为言语理解与表达就是考语文基础知识  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理解。言语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具体形式,公务员考试在设计这部分题型时主要集中在对应试者思维能力的考查上,比如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而并非常规意义上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考生若想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不应该集中在 死记硬背 上,而要着重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通过真题思考命题人在题目背后考查的要点及思维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一通百通,提高效率。  2.认为言语理解与表达没有什么做题的技巧和方法,就是单纯地阅读  相信有相当数量的考生认为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题目没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就是单纯地逐字逐句进行阅读,然后再根据多年养成的 语感 选择一个答案。但是我们马上就会面临这样的窘境:有些题目读完之后观察选项,发现似乎都有一定道理,模棱两可,真假难辨,而时间就在这不断的犹豫徘徊中悄悄溜走。此外还有许多题目,哪怕是选对了,也是偶然猜对了答案,至于为什么对,或者为什么不对却理不清头绪。如果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做题中出现了上述状况,说明你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这类题目还没有完全掌握其命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尚处在单纯阅读判断的初级阶段。  事实上,最近四年试卷构成已经体现了言语部分的命题重点和思路转变,四种不同的题型有着不同的测查重点和复习要求。此外考生应结合历年真题的命题思路,认真地将涉及的考点和考查能力进行系统梳理,同时注意锻炼和培养自己对于题目之外的思考,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命题人出题的现实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整个公务员考试的命题思路进行整合,全面理解命题人的思路和技巧,能够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判断与申论进行整合性、系统性的梳理,从而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
联系方式
公司:杭州万卷图书有限公司
发信:点此发送
姓名:连雨先生(先生)
电话:86 0571 88256515
传真:86 0571 88081044
地址:中国 浙江 杭州市 杭州文化商城387号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4/03 18:37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