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未填
供应:99999
发货:3天内
序一:《老子》在教给我们什么 人类文化的主要源头,都要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那时相距不到百年,中国的老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与印度的释迦牟尼等圣哲先后诞生。他们各赋天命,从不同角度奠定人类文化的基础,展开东西方两大文明系统的鲜明脉络。在人们愈益沉陷现代化物质困境的大背景下,有识者多把目光回顾到从前,意图从古老的经典里寻找拯救人类与心灵的良方。可是堕落道德至今、又被科学严重束缚心智的人们,大多只能做出矮化巨人、俗化天书的伪劣解读。 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即是被矮化、俗化的典例之一。今人乐于宣称,老子是哲学家,《老子》存在唯心的重大嫌疑,老子在很多方面混淆了概念,老子代表了没落的某某阶层。而且, 老子 之名动辄在口耳之间出入,好像 老子 亦似鸿毛一般轻浮,勿须对他怀抱敬意;谁都可以阐释《老子》,谁都可以把他自己的后天观念强加给《老子》,而后随处贩卖;即使称道《老子》的博大精深,也多在论者坐井观天的身心状态,用了言不由衷、人云亦云、难着边际的腔调妄议。老子当然不会与此等人众计较,然而老子所讲的大道,却自有均衡众生的标准;一切敢于舛乱斯文、妄断经典、流传谬议的口笔,必定付出非同小可的代价。 老子是东土民间修炼成就的第一位大道,是与释迦、耶酥具备同等智慧的伟大觉者。此前同得大道的黄帝、炎帝及尧、舜、禹等等,无不成就于君主治理天下的途径。当然,老子到人间一遭,绝非为了自我修养,而是为了以其成就大道的实例与五千言《老子》,给人类展示道的境界,留下道的文化,以使此后几千年的人们,多不至于丧尽道德,丧尽本性,丧尽入道得法、返本归真的美好追求,最终可在非常时期明白真理。老子如龙如凤,有其旷古高远的来由,有其非同寻常的神迹,有其从天应道的使命。因此,谁也不可以说,老子不过是个俗夫,却被后人神化;《老子》的辩证法闪耀光芒, 道 论却又存在严重错误;《老子》的思想很朴素,朴素到幼稚莫名的程度。 今人难解《老子》,原因有三:老子在超凡入圣的大道境界写《老子》,今人却被局限于肉眼凡胎,不能不以 小人 之心枉度 君子 之腹;《老子》展现的是宏大宇宙、多维时空的非凡真理,今人却只苟活于三维时空,又被狭隘的实证科学所蒙蔽;老子有意给人以真理的启迪,却无意给人留下真道,所以《老子》本就恍惚迷离,欲说还休。其实,两千年前的圣哲,包括耶酥、释迦、孔子、苏格拉底在内,都是述而不作。共同原因在于:人就是人,尘世就是尘世,人是层层生命中最低级的生命,尘世是洪大宇宙中最粗糙的空间,宇宙给人确定的标准,就只能是人的标准,而非佛、道、神的标准;而且,两千年前的人类,尚处理性启蒙、观念初开的混沌状态,还不具备闻听真道、真法的智慧基础与万古机缘。因此,所有千古圣哲的教化,都是为了帮助人类维持道德,兼使根器极佳的寥寥数人,成佛成道。老子深明宇宙大义,自然也要符合宇宙的全局安排。他虽亲身留下五千言,却又有意写得极简极易,极玄极奥,且不留下原本与全本,徒使后人绞尽脑汁,终难悟会。 然而,《老子》虽未明明白白道出天机,却毕竟是宇宙大道在人间的模糊再现,故能引领潜心向道的人们,在深山、洞府清静自修而略见成效;即使世俗中人,也能借以领悟处事、治国、用兵、修德的做人智慧,从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老子》开启的兵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等等,都是先在大道之下领会到一点皮毛,而后发挥于尘世,蔚为壮观。即是说,《老子》可以指引道士修行,却不能也让他们成就大道,除非老子或大道的觉者亲自带管;《老子》可以指导尘世社会、生活、技艺的每一方面,每一方面的光耀却都不是《老子》的根本目的。非是老子的智慧有限,而是老子从更高时空观照天地与人类,只为《老子》安排了如此这般的威力与使命。 因此,今人之读《老子》,倘若也想修行圆满,或者洞明大道,决无可能;倘若只想利用,以作争名夺利、舍本逐末的利器,则是对《老子》的亵渎;倘若还将自己对《老子》的浅见大肆传播,误导越来越多的受众,更是逆天叛道的恶行。《老子》对于今人的意义,在于借以反思物欲的环境与变异的观念,从新重视道德;在于借以打量思想与灵魂的底处,唤醒善良、淳朴的天性,激发寻求真理、返归家园的良愿;在于借以从尘世的蛛网挣脱,发现浩荡真理的光明所在,为生命选择真正美好的未来。 本书无意条分缕析去阐释《老子》。任何这样的做法,都是缘木求鱼,远离老子的本意。作者的努力仅是,从《老子》的每一章里,提炼《老子》丰富内涵中的一种,以便为今人的变异思想与行为做参照。作者的指向不在《老子》本身,而在当前时代与当前世人;我们借《老子》的真谛折射今世的谬误,以期醒悟与救正。所以,书中的 注释 极其简略,也没想要逐字逐句翻译; 引发 则在提及《老子》的 道 理之后,重点论述其根本原由; 反思 是行文的意图所在,紧扣 引发 议论,展示今人背离大道的危险取向。需要强调的是, 引发 所涉八十一条 道 理中的每一则,虽然各自对应每一章,却也可从《老子》的其他章节中概括;《老子》的每一章节,都可概括出八十一则中的好几则;八十一则构成的整体框架,是《老子》思想的整体轮廓;仅仅因为叙述的方便,且给读者展示《老子》的恢宏体系,我们才使每一则与每一章对应。事实上,《老子》的基本思路,也循八十一则的大致脉络而行。 《老子》分《道经》、《德经》二篇,共计八十一章,《道经》论及至高无上的道、道的基本特性、得道者的表现、求道的途径等四个方面,《德经》论及道与德的关系、德的运行规律、大德之士的表现、如何德治天下、如何修养道德等五个方面,我们据此而分九卷。显然,《老子》是一本教导如何敬天顺命、重善积德、修心成道的天书。我们只有先行深入洞察宇宙大穹的一些基本真相,方能明白老子所言:宇宙无限洪观,无限微观,洪微之间有层层天体与层层时空,不同时空有不同的境界与标准,也有不同的物质环境与生命状态;时空从上而下,贯穿宇宙的根本特性,宇宙特性在不同时空有不同的显现,将其在某一巨大范围的显现表述,即为《老子》的 道 ,或为释迦牟尼的 法 ;更低一层时空由更高一层时空滋生,更高时空的生命可以一眼看透更低时空的一切,更低时空的生命却无从把握、只能感知更高时空的可能性存在;人的生命本从更高时空堕落而来,人生的根本目的即在返归更高时空的真实家园,而其返归的途径,只能是同化宇宙大道,以更高道德标准要求自身。 唯因宇宙这种真相也难为今人领会,所以《老子》的大道才似空中楼阁,让人难以信服甚至不屑一顾。《老子》在前六章论及至高无上的道,一章一句都极肯定,不容置疑:道不在肉眼可以实证的范畴;道非世俗的观念所能包容;道为宁静淡泊的心灵显现;道与万物彼此圆融;道以唯一的标准均衡万物;道是天地万物的源头。毫无疑问,如果我们执迷于现代科学与后天观念,而且急功好利、浮躁难安,绝难洞见大道点滴。然而,无论低能的人类如何理解,道都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包,道都是天地万物、神鬼人畜的来源与主宰。这也是人为什么必须从道、悟道、得道的根本原因。 道在世俗之人的标准,即如孔子的 仁义礼智信 。道在超越尘世的层层时空,标准也便一层层提升。提升到一定范围,其特性即如《老子》在后续八章中所述:无私、无争、无取、无我、无存、无欲、无身、无定。八个 无 字,并非一切皆空,而指道在更高时空的客观展现,人已摸不着、看不到;人所执著的任何外物,包括名利情感等等,在更高时空看来,都是累赘,毫无价值。遵循此道而成就,即为得道者。得道者的表现,譬如大智若愚、身死不亡、无为而治、如来如去、绝圣弃智、独异于人、无所不知、众望所归等等,或为人所嘲笑,或为人所质疑,俱因他与常人的境界相差太远,绝对不在同一个平台。但是,如果常人按照《老子》的求道途径 诚心向道、身无挂碍、取法自然、超然物外、善待万物、以德报怨、无所执著、不事妄杀等等要求去磨砺,也能登堂入室,远远超越低能生命的万千局限。 如果《道经》主要展现大道的内涵与境界,《德经》则针对常人这一层面,谆谆诱导人们从现实生活开始,重善积德,修身养性,进而洞悉大道。《老子》首先论及道与德的关系:德是大道之下的做人标准;德是道的特性的物质体现;德是道借以均衡万物的依据;德是遵从大道的自然获得。人们常将道、德视为虚无缥缈的精神,殊不知,它们都是客观实存;唯因实存于人难感知的时空,人才无从知觉。无论人能否知觉,德都在大道的整体机制之下,不折不扣的展现其运作规律:失德必定失去所得;柔能克刚的根本原因在德;一切所得均须以德交换;寡德而多欲,必招祸患;大德之士,易见大道;学问与机巧,多损道德;诚善为本,可积大德。由此,大德之士也就表现出超然生死、沉静少动、正道直行、勇猛精进、淳朴亲和、守德不败等等特征。 人多难悟,所以《老子》也将道德提升的厚望寄托于德治天下。治国、从政的人不仅自身可以修道,也可通过德治而使天下人心向善、重德乃至悟道。德治的关键在于:人神和谐,不致天怒人怨;谦和忍让,主动居处卑位;大倡道德,真正使天下太平;与民无扰,真正使百姓安居。倘不逢德治之世,《老子》也给出了自我修养道德的方式:被褐怀玉,耐得住最大的寂寞;反躬自省,一切都从自身找原因;不显不彰,安宁祥和,独重德行;同时,安守本份、不事奢华、不露锋芒等等,至少不损德失德;此外,大忍于外、大善在心、不积外物等等,可自然而然积大德。 我们略叙《老子》的纲要,其实是以 道 、 德 及其关系为核心。读者当然不易迅速认同,却可在正文的阅读之中慢慢咀嚼。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我们不仅在说《老子》到底讲了什么,还要说出老子为什么要这样讲。我们坚信,老子与《老子》承传几千年,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今天,为了今天的人们可以活得清醒明白,为了无以数计的生命可以从道德颓丧的乱世得到新生。
《老子》真谛
日期:2010-10-18 02:17 点击:7
联系方式
公司:湖北省武汉市中南路中建广场富德讲堂
发信:点此发送
姓名:程燕女士(女士)
电话:86 027 87791910
手机:15827246179
地址:中国 湖北 武汉市武昌区 湖北省武汉市中南路中建广场C座18J 富德讲堂
发信:点此发送
姓名:程燕女士(女士)
电话:86 027 87791910
手机:15827246179
地址:中国 湖北 武汉市武昌区 湖北省武汉市中南路中建广场C座18J 富德讲堂